现代快报+ 2022-11-14
常熟奇才、法译先驱、沙龙主人,曾朴不只浪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常熟市城西南隅翁府前,有一座安静的小园——虚廓园。

夏天荷花满塘,冬天映雪读书。一年四时,怡然自得。

而这座低调园子的主人,便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政治家曾朴(字孟朴),所以大家也叫它曾园。

人们对他的认识,几乎都是 " 小说《孽海花》的作者 ",其实这位出身江南书香世家的公子哥,不仅有聪明才智,还创办小说林社、开设真美善书店,从没去过法国却成为了近代中国翻译法国文学的先驱 ……

跟着文脉君,提前揭秘最新交出版社书稿《江苏文库 ·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曾朴传》,感受曾朴的浪漫主义人生。

帝师翁同龢惊为 " 异才 "

1887 年(光绪十三年),一张照片定格出一位翩翩美少年:他年龄大约十几岁,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朗目剑眉,文质彬彬,一表人才,有着十足的书卷气,却又不失稚气天真。

少年曾朴(15 岁)

照片上的少年便是曾朴,当时他不过 15 岁。

少年不仅长得帅,打扮也很讲究。他的朋友曾这么描写他的穿着:" 头戴一顶乌绒红结西瓜帽,上面钉着颗水银青光精圆大额珠,下面托着块五色猫儿眼;背后拖着根乌如漆光如镜三股大松辫,身上穿件雨过天青大牡丹漳绒马褂,一件紫酱团花长袍。" 这通身的气派,仿佛才从《红楼梦》之类的书中走出来的一位公子。

曾朴的少年时代确实算得上无忧无虑。

20 世纪 30 年代的虚廓园

他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一户书香门第,家学渊源。父亲曾之撰颇有名声,与萍乡文廷式、南通张謇、福山王懿荣并称为 " 四大公车 "。生长在这样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的家庭环境里,曾朴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培训与教育。

19 岁时,他一年内接连拿下了常熟县试第二名、苏州府试第二名、苏州院试第七名,中了秀才。

第二年,他又赶赴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即便当时身体不好,却还是在三场考试中对答如流,才 20 岁就成了举人。

曾朴 21 岁在京骑马照

25 岁时,身在京城的曾朴著《补后汉艺文志考》,连曾做过皇帝老师的翁同龢,都在日记中称赞这个年轻人是个 " 异才 "。

有天赋、有机遇、又是这样的好起点,本应该是一路青云直上的剧本。可曾朴心中却自有一番思量,他选择把自己的感情与才气放在了小说创作中。

《孽海花》有两位作者?

1904 年曾朴与丁初我、徐念慈创办小说林社,并一展才华,创作小说名著《孽海花》。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孽海花》拥有两个作者。这部小说的最初创意和创作者其实并不是曾朴,而是他的好友、活跃于晚清文坛的著名作家金松岑。

如果按照金松岑的思路,《孽海花》可能就会是一本针砭时事的政治小说。当金松岑把写好的六回寄给曾朴评鉴时,曾朴认为题材不错,可惜视角却有些狭隘,就算写再好,也比不过类似题材的《桃花扇》《沧桑艳》。

文章怎么修改?曾朴也给出了意见:借用主人公做全书的线索,尽量容纳近三十年来的历史,避去正面,专把些有趣的琐闻逸事,来烘托出大事的背景,格局比较的廓大。

拿到 " 参考答案 " 的金松岑,没有马上开始修改,而是说 " 小说非余所喜 ",把续写书稿的工作全权委托给了曾朴。

突然接手了《孽海花》,曾朴想要把它改写成一部历史小说。他准备了大量资料,以至于堆满了一个房间,需要安排专人整理编排。

20 世纪 30 年代的虚廓园

这些素材在曾朴的笔下被艺术化加工,仿佛在书里也构建了一个真正的世界,连曾朴自己有时候都会恍惚,平时 " 呼人取物,往往误呼书中之人名物品 "。

《孽海花》的魅力,让作者自己都沉迷其中,更不用说读者们了。这本书问世短短二三年时间,就先后再版十五次之多,销售出了 5 万册,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从没去过法国

却是法译 " 满级选手 "

一个从没去过法国的人,却翻译出了 50 多种法文作品,可能吗?当然。除了写书,曾朴还是法文翻译 " 满级选手 "。

《孽海花》第三十一、三十二回中,有一位 " 福建船厂学堂出身,在法国留学多年 ",并且中外兼通、倜傥不群的上海名人陈骥东。小说从陈骥东助傅彩云起笔,敷演了他的法国夫人佛伦西与英国情人玛德之间的决斗,以及陈骥东舍身相救的场景。

而这位智慧的陈骥东的原型,便是曾朴的法文恩师陈季同。在法文班解散后的三年,曾朴的法文水平还是迷迷糊糊的状态,直到结识陈季同,他的世界豁然开朗。

1914 年的曾朴

曾朴几乎天天去找陈季同,从法国古典派拉伯雷的《巨人传》到浪漫派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或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忏悔录》,陈季同总是孜孜不倦地教导这位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学生。

拜师入堂后,曾朴心中憧憬着了一个宏伟的心愿,就是要把最优秀的成果介绍到中国来,把代表一时代、一宗派的世界名著系统地进行翻译、介绍,让中国读者能在总体上把握外国文学的精髓。

之后,曾朴拓荒耕耘,大显身手,以惊人的毅力翻译了雨果、莫里哀、戈恬、达勒路意丝、顾岱林、福楼拜、法朗士、李显宾、左拉、大仲马等名家名篇,凡戏曲、小说、诗歌、散文和文艺批评等 50 多种,又撰写了关于法国文学评论、作家传记凡 17 种。

他靠字典通晓法文,成为近代中国翻译法国文学的先驱,系统介绍雨果的第一人。

书店主理人

一场美丽 " 艳遇 "

" 浪漫 " 是曾朴一生的关键词。

时间来到 1927 年,一家名为 " 真美善 " 的书店,在上海静安寺路挂牌开张,不久又有《真美善》杂志的正式亮相。这是 56 岁的曾朴告别政坛、重返文坛的闪亮登场。

早在南京挂冠辞职前夕,曾朴就和长子虚白筹划起开书店的事。想借书店的激励,开创提高文艺价值与爱好文艺兴趣的社会风气。

书店开张后,人气很热,曾朴的寓所也渐渐成为了当时沪上著名的文化客厅。傅彦长、郑振铎、张若谷,郁达夫、邵洵美等十多位文化名流都是家中的常客。

其中一位邵洵美很是特别。他出身名门,热爱文学,读书、写诗、撰文、编辑、会友,乐此不疲。通过朋友张若谷的引荐,22 岁的邵洵美与曾朴相识缔交,两人一拍即合,成就了一段忘年交谊。

值得一说的是,曾朴还约请邵洵美做月刊长期的撰稿人,其中有一篇《莫愁之愁》,十分有趣。描述了他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南京游莫愁湖," 感染上不可名状的忧郁 "。

虽然周围人声鼎沸,但曾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不仅要努力营造一种自由的沙龙气氛,还希望能产生一位理想的沙龙女主人,真正实现原汁原味的法国沙龙。

很快,这位 " 沙龙女主人 " 就出现了。就在曾朴父子合译的法国印象派作品《肉与死》(原名《阿弗洛狄德》)出版不到两个星期,一封署名 " 刘舞心 " 的女士来信。

信中刘舞心女士自述在一所天主教教会学校念书,经老师介绍读了这本小说,心生仰慕。曾朴读罢,一阵欢喜若狂,还将之公开刊登,并刊出自己写的回信。如此鸿雁来往,这些书信也就成了《真美善》月刊新辟的一个专栏,轰动了整个上海文艺界。

其实这背后,都是年轻调皮的邵洵美开的一个玩笑。" 刘舞心 " 确无其人。当初 " 她 " 给曾朴的书信及其投稿的小说,都出自洵美之手。为了假戏真做,邵洵美还说服表妹以 " 刘舞心 " 的名义去拜访曾朴,让曾朴相信果真有其人。

数年后曾朴病逝,邵洵美写了篇《我和孟朴先生的秘密》,原原本本地披露了此事的真相,也向作古的老友告罪。而曾虚白也在《邵洵美与刘舞心》一文说,当时父亲收到署名 " 刘舞心 " 的第一封来信时就已猜出是朋友开玩笑。而他每次见到邵洵美那神神秘秘的表情,就明白一定是他。

但为何不拆穿?或许这就是两人间的默契。曾朴知道,好友邵洵美的本意,是希望圆他一个 " 沙龙女主人 " 梦,而邵洵美希望,自己的这位老友,能永远保持浪漫、热情和纯粹。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宋经纬 张文颖

图 | 沈潜提供

参考文献:

《江苏文库 ·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曾朴传》 沈潜 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