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前这枚党徽,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荣光,更代表着责任与担当。" 今年 30 岁的王文超,是城关区火车站街道红西村社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2022 年 7 月,王文超从预备党员转正,正式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面对突然来袭的疫情,他不顾身有残疾,主动请缨、冲锋一线,坚守小区党员阵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 咱们的楼院长好样的 "
" 我家老人吃的药没有了,能帮我买一下吗 ?"" 我家没有菜了,可以帮我买点吗 ?"" 交给我吧 "" 没问题 !" 王文超一边采购,一边拿着手机核对是否有遗漏。居民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帮助大家采购生活物资,成了王文超和同事们每天的固定工作。
11 月初,红西村社区的三益大厦出现了核酸检测异常情况,作为三益大厦住宅小区的楼院长,王文超随即承担起小区 290 多户居民的服务保障工作。他连夜核对楼院居民信息,协调医护人员上门做核酸,给居民们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同时,迅速摸排楼院中的老、幼、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建立工作台账,为后续的服务提供便利条件。
" 疫情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自觉行动起来,那么社会面的传播就能有效阻断。" 王文超通过耐心宣传防疫政策,挨家挨户把生活物资送上门等贴心服务,帮助群众安心居家抗疫。
" 昨天晚上,我家老人病重打了 120,楼院长半夜送来核酸试剂采样,全程协助医护人员,从头到尾一直没离开过,咱们的楼院长真是好样的!" 在三益大厦小区居民的微信群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感谢信息。在小区担任楼院长,王文超对居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服务群众也更加精细、贴心,获得了居民群众频频点赞。
" 服务群众是我的心愿 "
1992 年出生的王文超,由于小时候发烧打针造成运动神经坏死,导致走路有点残疾。多年来,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性格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 到社区工作一直是我的心愿,可以就近服务居民群众,同时我也喜欢和人打交道。" 大学毕业后,王文超如愿来到城关区火车站街道红西村社区工作。
对于工作,王文超从没有一丝懈怠,充满热情。新冠疫情突然来袭,红西村社区创建了 " 爱心守望 " 微信群,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居家人员开展心理疏导。王文超刚刚做了足部矫正手术,看到这个信息,打着绷带、卧床在医院的他,主动报名承担了微信群的管理工作。
一开始,部分居民情绪比较大,不愿和王文超沟通。但他毫不气馁,每天坚持在群里讲解防疫知识、疏导居民情绪、传递正能量,主动询问大家有什么需求,存在什么困难?渐渐地居民情绪都舒缓了下来,大家还在微信群里互动起来,经常分享一些防疫知识和邻里趣事,纾解着居家的无聊和压力。
社区居民的 " 小超人 "
"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这是社区同事们对王文超的评价。王文超从不会因为腿脚不便而影响工作效率," 小超人 " 是王文超的微信名,而在社区居民们看来,他确实像个无所不能的 " 小超人 ",只要有居民提出需求,他总是能第一时间去解决。业主有急病,他联系送医院,居民缺少生活物资,他穿着防护服一天上下楼几十趟,为大家送菜送油。每天工作下来十几个小时,他本就有病的右脚脚踝高高肿起,常常疼得无法落地。但无论刮风下雨,他依然咬牙坚持,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小区的居民们总能看见,他穿梭在楼院间忙碌的身影。
" 作为党员和社区工作者,只要我们倾尽全力,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用心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和群众一起凝心聚力,就一定能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 秉持着这份信念,王文超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守护居民。
在疫情防控一线,像王文超一样的共产党员数不胜数,他们用满腔热情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凝聚起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用责任担当筑牢了抗击疫情的坚实堡垒。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晨 颜娜 文 / 图
一审丨编辑 王璇
二审丨值班主任 郭俊宇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