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11 月 14 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环球时报》赴巴厘岛记者注意到,这次会晤中的多个细节向世界传递出复杂但重要的信号。
细节一:时间安排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这次中美元首会晤被安排在本届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开幕的前一天,而非像大部分双边会晤一样被安排在多边峰会召开期间。
有熟悉国际事务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中美关系是 G20" 核心中的核心 "。这样的时间安排,或旨在向本届 G20 峰会、担忧中美彻底走向对抗的国际社会以及面临巨大挑战的全球经济传递出积极信号。
细节二:拜登的 " 准时 "
根据白宫此前公布的日程表,中美元首会晤定于 14 日当天下午 5:30 举行。《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当天拜登车队抵达会场的时间是下午 5 点 23 分,非常准时。
据美国 " 政治新闻网 " 此前报道,拜登并不是一个 " 准时的人 ",迟到 20 分钟是 " 标配 "。拜登在这次会晤中的 " 准时 " 也显示出,尽管中美关系陷入日益激烈的大国竞争,但华盛顿依然不得不对这场会晤抱以足够的尊重与重视,中美关系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细节三:地点安排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此次会晤的地点是中方代表团驻地。从外交礼节上来看,东道主一般被认为是相对占据 " 优势 " 的一方。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次会晤系美方主动提出。结合美国国内政治背景来看,无论在俄乌问题上,还是在气候问题上,民主党政府都有寻求同中国沟通的意愿。
细节四:特殊而重要的背景
此次中美巴厘岛会晤创造多个 " 首次 " ——它是中美两国元首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近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拜登就任总统以来两国元首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中美完成各自国内重大政治议程之后的首次会晤,以及佩洛西窜台事件后中美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来源:环球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