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 双高 " 建设
推进全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和州委州政府重要工作安排,现就支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 双高 " 建设,推进全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十条措施。
一、支持创建省部共建国家 " 双高 ",贡献 " 黔南方案 "。争取省教育厅支持,提升办学水平,创建集聚全州高素质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装备水平国内一流、产教深度融合的工程项目,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 " 粤黔 " 示范校,主要办学指标省内先进,整体实力进入国内一流高职行列,力争进入教育部滚动支持贵州省 "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10 所高职院校,成为 " 区域引领、特色鲜明、贵州一流 " 高水平高职学校,引领全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州发展改革局)
二、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增强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支持学校对接黔南 " 四化 " 人才需求,以 "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 " 等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加强装备制造、机电一体化、生态畜牧、旅游等特色专业群建设。聚焦都匀毛尖茶全产业链,把 "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 " 专业群打造成为服务区域特色产业的 " 新样板 ",建设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鼓励支持学校与相关县(市)举办基层技术技能人才订单班、乡村振兴技能学历双提升班,增强全州农村劳动力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支持学校利用优势专业与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理工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院校共同举办 " 专升本 " 本科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质量就业。[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州发展改革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各县(市)政府]
三、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支持学院申报国家、省、州科技计划项目,支持 " 黔南州茶业技术创新中心 "" 黔南州室内装饰设计协同创新中心 "" 黔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 博士工作站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针对黔南经济社会的科技需求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支持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学院创建省级创新平台。支持(学院)聚集中国茶叶研究所、天津科技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黔南农业科学院等优质资源,形成合力,承担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课题。支持学院建设 " 黔南菜 " 研发推广中心,开展 " 黔南菜 " 的研发推广。支持(学院)建设黔南非遗传习中心,开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继续支持学院建设 " 黔南州先进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 黔南州工业云运营中心 "。将与学院桃园相邻的都匀市植物园融入黔南职院研学旅游景区(国家 AAA 级),权属不变、总体规划、资源共享,建成全国研学旅游校园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全国茶旅研学旅行示范项目,建成国内一流的研学景区,申报成为国家级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责任单位:州科技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民宗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州科协、州社科联、州农科院、都匀市政府)
四、推进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支持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允许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等方面先行先试,支持学院以存量用地、教学场所、师资力量、技术技能、科研成果等资源,引导先进行业企业以资金、设备、技术、产品、管理资源参与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或平台。支持全国团餐百强龙头企业——深圳德保集团与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将学院食堂打造成为省内甚至国内一流高校食堂和全国职业院校烹饪专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共建以全州 12 县(市)农产品为原料,输向珠三角区域的中央母厨,打造黔南州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产教融合示范企业,服务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支持校企共同开展新型学徒制等中国特色学徒制。支持好花红集团与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学校优势专业和高层次人才按程序审批备案,联合社会力量创办实体型研发、生产、服务、培训等机构,增强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州直相关部门每年组织州内知名企业、高新企业、产业园区与学院开展产教融合对话会,推动校企开展产学研合作、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职工继续教育等方面的供需对接。(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教育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国资监管局)
五、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支持学院探索实施 " 员额制 " 管理,建立人员总量动态调整机制,人员总量管理。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校企共建 " 双师型 "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支持学院创新制定引人用人政策,刚性和柔性引进产业教授等领军人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支持加大教师出国(境)学习进修交流力度。(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委编办、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六、强化要素保障,支持(撑)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支持,在规划调整、资金投入、项目审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把黔南职院重大工程项目列入省政府重点项目库,补齐教学行政用房、实训设施不足的短板。力争通过 5 年的持续投入建设,完成学院校园建设规划,将学院建设成为山水生态园林的中国最美校园。逐步落实生均拨款政策,完善政府、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帮助学院逐步化解债务,多渠道筹措 " 双高 " 建设经费,统筹财力支持学院推进省 " 双高 " 建设。(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州发展改革局、州财政局)
七、补齐教学资源短板,夯实办学基础。统筹指导校园规划优化,逐年补齐 14 万平方米教育教学实训用房,使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 号)要求。优化网络设施,支持学校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完善水、电、气等设施,学校用水接通都匀市政管网,用电实现双回路,教学生活区域接通天燃气。(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州发展改革局、州财政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都匀市政府、都匀供电局)
八、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支持学院进一步发挥黔南职业教育联盟牵头单位作用,扩大面向州内中职学校优势特色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专业数量与招生计划,促进区域优势专业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全州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引领全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学院通过政校合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社区学院,参与区域重点骨干企业的企业学院建设,助力全州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教育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九、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推进走出去办学。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政策、资金,建设广黔技能人才供给培训基地,建设 " 粤黔 " 示范校,为 " 东部企业+黔南资源 "" 东部市场+黔南产品 "" 东部总部+黔南基地 "" 东部研发+黔南制造 " 等模式提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支持学院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借鉴引进国际先进的办学模式,依托都匀(国际)茶人会、荔波洪江(中国—东盟)国际交流平台等,搭建与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大学的交流合作平台,推进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及校际交流在内的各种联合办学项目,打造国内一流的茶高端人才聚集地、智库平台和人才培养高地,助力都匀毛尖等黔南农特产品走出去。(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州乡村振兴局,都匀市政府)
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落实支持措施。成立州 " 双高 " 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院 " 双高 " 建设,解决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建设任务的落实、考核、督查机制,切实推动学院 " 双高 " 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州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学院 " 双高 " 建设,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部署支持黔南职院改革创新重大事项。
来源 黔南州人民政府网
编辑 周欢 / 统筹 张仁东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