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1-25
跟踪定位?数据恢复?空壳APP忽悠人充会员骗了3000多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手机丢了想定位找回来,数据误删想恢复原样,心急如焚的你发现有 " 定位神器 "" 恢复大师 " 之类的 " 黑科技 "APP 可以下载,广告词让你无比动心。结果,充值点进去才知道,这些 APP 除了收钱,啥用也没有。2022 年 10 月,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利用 " 空壳 " 手机 APP 实施诈骗案件,诈骗金额共计 3000 多万元。10 月 24 日,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对被告人官某等三人以诈骗罪提起公诉,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之中,其余涉案多人正在侦查中。

急于寻回被盗手机,

充值会员发现 " 智商被辱 "

" 我从应用市场里下载了一个 APP,号称只要充值 118 元成为会员后输入电话号码就能 " 闪电定位 ",结果发现就是赤裸裸的诈骗。我觉得除了我以外应该还有很多人被骗了!"2022 年 2 月,家住南通市崇川区的王先生报警。随后,公安机关又陆续接到几起报警。

王先生为了找到被偷的手机,通过某搜索引擎关注到一则广告,广告声称只要下载名为 " 手机闪电定位 " 的软件,输入需要定位的手机号,就能实现定位功能。然而,付费成为会员后王先生被提醒,定位成功条件是需要对方也下载该款软件并且授权。" 这不是侮辱智商吗,这个软件功能有什么意义?" 王先生愤而投诉无人接听,申请退款后也无下文,只好选择报警。

有类似遭遇的是徐先生。2022 年 5 月,徐先生因工作需要,急需恢复一部分被误删的微信聊天记录,经某短视频平台刷到的一则视频广告推荐,从手机下载了 " 极速修复大师 ",并付费 118 元成为会员。徐先生按照提示和要求,一步步操作下来,最后发现 " 修复 " 前提只能针对手机中已经备份的信息资料,与广告中宣传的针对已经损毁、删除信息 " 一键修复 " 的功能根本不符。

警方经侦查发现,自 2021 年 12 月份至 2022 年 5 月,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公安机关已经收到同类报警 88 人,涉案金额 6698 元。" 根据研判分析,诈骗规模远远不止于此。"2022 年 5 月 23 日,犯罪嫌疑人官某、林某和谢某被南通警方抓获归案,一个利用手机 " 空壳 "APP 敛财诈骗的犯罪团伙逐步 " 显形 "。

APP 重新包装再上架,

多个 " 马甲 " 遍地开花

官某是一名 "90 后 " 深圳人,2016 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入职某公司成为一名从事移动终端 APP 开发的 " 程序员 ",做互联网广告代理。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官某不再甘心只做 " 打工人 "。2019 年官某自主创业,注册成立了深圳某文化传媒公司,起初仍是干的老本行广告代理,一段时间后觉得挣不到几个钱,开始另谋新路。

2020 年开始,官某从朋友手里接手另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得到原公司几个 APP 的源代码,开始从事 " 数据恢复王 "" 闪电定位 " 业务,卖起了手机 APP。官某拉拢前同事林某、谢某等人加入公司,林某担任公司技术部负责人,谢某主要负责推广运营,其他人员各司其职。

" 现在都离不开手机,手机里存储的电子数据信息、文件要是被删除影响很大,都急于恢复;还有一部分人出于个人目的,需要知道他人的具体位置,跟踪定位的需求也很突出。" 官某供述开发 " 定位 " 和 " 数据恢复 "APP 的动机,是摸清了市场需求。

这些听起来如同 " 黑科技 " 的 APP 真的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吗?对此,官某心知肚明,这些 " 空壳 "APP 剥去 " 酷炫 " 的包装和噱头,没有任何实质功能,就是诈骗工具。

为分散被投诉下架及刑事打击风险,官某等人先后注册了 10 余家公司,以两款不同功能源代码为核心,打造了 7 款定位功能 APP 和 3 款数据恢复类 APP,并以不同公司名义上架应用市场,几人分工合作,逐渐形成了包括 " 空壳 "App 源码开发、封装上架、推广宣传、应对投诉、更新马甲在内的一整条完成产业链。

" 如果某个 APP 被投诉的过多了,那我们就下架,重新包装下,取个新名字,换个公司名义就可以继续上架了,这样我们就能以最小的成本、最安全的方式,吸引最多的用户下载并充值。" 为了最大程度 " 捞金 ",官某等人先后在某知名搜索引擎、短视频平台投放了广告,推广、宣传时将前置条件置于隐蔽的地方,让客户误以为,无需限制条件就可实现 " 定位 "" 数据恢复 "。客户一旦充值成为 vip 会员,即被诈骗。

检察机关提醒:

" 灰色 "APP 产业要加强监管

2022 年 6 月,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对官某、林某、谢某等三人批准逮捕。9 月,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 电子数据在本案数额认定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案人员涉及的诈骗金额仅为 6000 余元,不符合常理。通过本院电子证据实验室比对甄别,后台数据显示官某等人用此种方式诈骗资金超过 3000 万元,被害人遍布全国各地。犯罪数额对于该诈骗团伙定罪量刑来说有非常巨大的影响,能查清的部分,我们绝不姑息。" 承办检察官说。最终,检察机关认定官某等人诈骗犯罪数额为 3200 多万元。

检察官发现,如此众多的被害人,选择主动报案的却寥寥无几。官某供述:" 我们的收费标准一般就是几十块,最多一百出头的样子,不算多,大部分人发现被骗了也懒得追究。" 另一个原因便是,很多被害人下载 " 定位 "APP 的动机不纯,想用这个软件实施盯梢、窥探隐私等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即使发现被骗只能 "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检察官提醒广大网络和智能手机用户,现今网络和手机应用市场里充斥着大量 " 定位 "" 数据恢复 " 类的 " 空壳 "APP,切记不要点击下载;如果发现被骗可以通过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司法机关处理。此外,检察机关也向各大搜索引擎和视频平台敲响 " 警钟 ",要加强此类 " 灰黑色 "APP 广告推广审查力度,有违规、夸大功能的 APP 一律不得上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将线索反馈给司法机关查办;如果审查中 " 睁一眼闭一眼 ",造成严重后果,广告发布者也将追究法律责任。

通讯员 鞠丽 葛明亮 现代快报 + 记者 严君臣

相关标签

报警 智商 深圳 检察院 程序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