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汕头 2022-11-27
【美丽乡村】南方观察|来自粤东西北的TA们,乡村振兴做得有多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日前,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称 " 领导小组 ")印发《2021 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通报了全省 21 个地级以上市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2021 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情况。

在这份沉甸甸的乡村振兴 " 成绩单 " 中,粤东西北地区表现亮眼,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以及北部生态发展区中的各地市均有不俗的成绩。其中,汕尾市、茂名市分列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前 2 名,清远市、韶关市分列北部生态发展区前 2 名。

" 优秀标兵 " 成为乡村振兴南粤样板

今年 3 月至 9 月,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织对全省 21 个地级以上市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2021 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各地级以上市综合评价均为 " 优秀 " 等次。优中选优,汕尾、茂名、清远、韶关,成为了粤东西北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名副其实的 " 优秀标兵 "。

" 优秀 " 从何而来?综观 4 个地市的 " 三农 " 工作,以 " 样板化 " 为目标,以突破性、引领性、示范性的工作思路与方式推进乡村振兴,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在今年 7 月,汕尾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陆丰分中心公开挂牌出让陆丰市金厢镇文旅综合体建设项目的 7 个地块,其中一地块挂牌价为 574.12 万元,最终成交价为 1624.12 万元,翻了近 3 倍。而这 7 个地块均位于陆丰市 " 滨海走廊 " 乡村振兴示范带。

陆丰市金厢镇。

近年来围绕乡村建设,汕尾市瞄准乡村振兴示范带进准发力,全域规划、多元投入、因地制宜建设 45 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 " 镇镇有带、带带相连、串带成环 " 的格局,打造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广东样板。

尤其是在陆丰市,首创 " 八毛钱 " 老区乡村振兴新做法,即以事找钱、竞争逐钱、运营生钱、改革活钱、招商引钱、银行放钱、上级奖钱、实干来钱,为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经验,得到了省农业部门的认可。

" 解决乡村振兴钱从哪来的问题,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在发挥政府主体作用、调动群众自身投入积极性的基础上,同步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汕尾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陈德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干在实处,勇立潮头," 优秀标兵 " 既是榜样,也是闯将。在茂名,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该市在全省创新推出 " 风貌贷 "" 荔枝贷 " 等信贷产品。

" 当时真是犯了难。" 回想起当初生意起步时困窘,高州市果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常珍仍记忆犹新。当时随着元坝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林常珍的公司产品销量不断增大,资金缺口达到了 30 万元。

就在林常珍一筹莫展之际,高州农商行向其提供专属信贷产品 " 荔枝贷 ",发放信用贷款 30 万元。利用这笔资金,林常珍创办荔枝产业专业合作社,现已建成生产鲜荔枝,荔枝干生产线,开发出荔枝鲜果酵汁系列产品,年产值达到 9000 万元。

满足阶段性资金需求,让茂名推进乡村振兴有了底气。截至今年 7 月末,茂名围绕全市 " 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 " 贷款余额 47.22 亿元,今年累计投放 26.2 亿元。

茂名荔枝。

在清远,围绕土地所进行的 " 样板性 " 工程也正在进行。" 村民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个改革让我们更加有干劲。" 在 2021 年 6 月,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下迳组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拿到户内股权和成员证的村民邹东海欣喜地说。

这是清远首家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也是清远农村 " 三块地 " 改革试点工作迈出的又一步。近年来,清远市率先在全省探索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 三块地 " 改革,制定出台了探索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暂行办法。

当前,清远全市通过出租、入股、转让等形式共流转承包地 184.82 万亩,占比 54.7%。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225 个经济合作社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

而在广东北大门——韶关,围绕 " 人 " 这一关键字,以创新实施乡村振兴车间建设,着重解决农村劳动力资源匮乏与劳动力资源闲置之间的矛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发展注入 " 源头活水 "。

在韶关乐昌市梅花镇,当地乡村振兴车间内工人们有序地穿针引线、缝盘,在缝纫机前缝制毛衣。" 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现在一个月大概有 4000 多块钱。" 村民邓美香说。

现在,韶关已成功探索出 " 公司 + 车间 + 村集体 + 村民 " 等车间运作模式。目前,全市共推进乡村振兴车间项目 38 个,形成一批可推广复制的车间建设新经验模式。截至 2021 年年底,韶关 26 个已投入运营的乡村振兴车间提供就业岗位近 3200 个。

从汕尾、茂名、清远、韶关四市的具体工作中,不难看出," 优秀标兵 " 正是以领先于其他地市的高度、深度、广度全面推进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逐渐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的 " 乡村振兴高质量道路 "。

" 单科状元 " 凸显乡村多元发展活力

根据通报,今年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首次对重点专项工作情况进行评议,评出了各类重点专项工作成效前三名的地市,其中也不乏粤东西北各地市的身影。

粮食生产工作:湛江、韶关

● "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在良田粮用方面,湛江确保全市基本农田优先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确保所有垦造水田项目每年至少种植一造水稻。其中雷州东西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水田连片面积 28 万多亩,全年水稻种植面积 53 万亩,平均亩产 510 公斤,总产 27 万吨,每年为国家供应商品粮 15 万吨。

湛江雷州南渡河两岸。

●韶关市拥有耕地资源 330 万亩,常用耕地 195 万亩,人均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均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位。近年来,通过挖潜扩种、落实高产增产技术等措施,韶关粮食播种面积、产量逐年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两年获全省第一,预计 2022 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196 万亩。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清远、云浮

●在清远,大力发展清远鸡、柑橘、茶叶等优势主导产业和连州菜心、阳山西洋菜、英德麻竹笋、清新桂花鱼等特色产业,建立 "3+X" 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在 2021 年,清远建档立卡贫困户 5.4 万户 12.4 万人全部脱贫,261 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8 万元。

●云浮运用 " 公司 + 农户 " 的特色优势,实践探索 " 政企村共建 " 模式,全市 669 条村联合农业龙头企业,合力共建生态养殖小区;同时,因地制宜打造 " 工业 +" 村、" 资源经济 +" 村、" 文旅商贸 +" 村,探索走出一条富有云浮特色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2021 年,云浮全市有劳动力的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58 万元,较 2012 年增长 342%;省定贫困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达 2 万元,增长 199%;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上升至 34.78 万元,增长 480%。

云浮云安。

产业振兴工作:河源、梅州

●近年来,河源市聚焦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牢牢牵稳乡村产业振兴的 " 牛鼻子 ",打造有特色产业的新乡村。目前,河源市重点围绕 " 八大特色产业 " 实施产业提档升级行动,坚定不移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建立 " 万绿河源 "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平台,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把河源市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 " 米袋子 "" 菜篮子 "" 果盘子 "" 茶罐子 "" 油瓶子 "" 水缸子 "。

●狠抓产业振兴,发挥梅州特色农业优势,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开展村村联动、农光互补、农旅结合、" 粤菜师傅 " 工程 " 四模式 ",产业园区、龙头企业、致富能人 " 三带动 ",技术链、利益链、销售链 " 三打通 " 的 "433" 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的多重效应。当前,梅州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推动梅州农产品等迈进 " 双区 " 市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大埔蜜柚。

人才振兴工作:茂名、河源

●今年,广东省茂名乡村振兴学院成立,以茂名开放大学为基础,联合市委党校、在茂高校、市属中职技工院校成立。作为茂名乡村振兴学院的 " 基本盘 ",茂名开放大学成立四十多年来,始终坚持立足茂名,充分发挥人才、学科优势。截至 2022 年 5 月,该校累计招收农村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大学生 2309 人," 头雁工程 " 本科大学生 640 人,为茂名市基层党组织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基层干部和高素质农民大学生,成为当地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 " 导学员 "。此外,为推动茂名市外贸新业态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转型升级,该校投入 500 多万元专项资金,建设了粤西地区首家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累计培养优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1200 余人。

●今年,河源市首期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来自河源市各县区近 50 名人力资源管理和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工作人员参加了为期 4 天的培训,有效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干部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2021 年,河源市启动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工作,通过整合县区人才驿站的现有资源升级、改造了县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优化人才引育管用机制,进一步推动人才资源向乡村基层一线下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目前,河源市已全面建成 1 个市级、7 个县级和 63 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实现了市、县、镇全面覆盖。

生态振兴工作:汕头、韶关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域乡村振兴,练江整治是汕头绕不开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练江流域综合治理的主战场,汕头市要以超常规举措全力攻坚练江水污染整治,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厚实的生态本底。汕头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农业农村优势,按照 " 乡村振兴,示范带动 " 的要求,全力打造一批潮汕乡村风貌明显、富民产业突出、文化特色鲜明、美丽和谐宜居的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带。

练江水闸。

●近年来,韶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和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加快整合构建以创建南岭国家公园建设为主体的具有鲜明韶关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如今,韶关 " 绿色家底 " 越来越殷实。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74.50%,有林地面积 127.86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 10066.94 万立方米,森林资源指标稳居全省前列。

文化振兴工作:韶关、汕尾

●韶关非遗文化丰富,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成为该市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对瑶族刺绣、仁化土法造纸、乐昌花鼓戏等 7 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进行提升改造;对全市乡村红色革命遗址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保护名录,制定了《韶关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2018 — 2022)》;全市正着力打造 1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面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瑶族刺绣。

●近年来,汕尾市立足优势,做足遗址保护、文化创新、宣传教育、旅游融合的大文章,加快立法保护,深挖红色资源,把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作为民心工程、战略工程、铸魂工程。经过宣传推介,汕尾推出的红色景点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成为中老年人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体验地,成为年轻人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 " 打卡地 ",如新山村、湖坑村、北中村、下埔村、洲渚村等红色村庄更是成为汕尾的网红旅游点。

城乡融合工作:清远

●广州引领带动,清远支撑联动,广清一体化是广东省当前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样本。其中,广清接合片区是全省唯一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是广东省唯一命名为经济特别合作区的区域发展平台。

近年来,依托广州北部和清远南部的广清接合片区,广州片区开展 11 项试验任务,清远片区开展 10 大主要试验任务。清远确定突出改革这一条主线等 "1221" 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 " 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 " 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等。

大山深处的英德连樟村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建起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玩具加工厂、麻竹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等产业项目,村民实现 " 离土不离乡 " 的致富梦。离清远市区和广州都不远的清城新马村,推动建设新马综合体项目,在探索城乡融合中引入社会资本连片集中开发。

连樟村。

乡村治理工作:梅州、汕尾

●在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县——梅州市蕉岭县,当地主动作为、积极创新,瞄准大力提升基层善治效能这一目标持续发力。特别是,近年来在梅州入选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带动下,蕉岭县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形成 " 一个支部管事、一张清单明事、一套机制议事、一个地方说事、一种方法评事、一个模式强事 " 的 " 六事 " 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模式,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取得明显成效,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依托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汕尾聚焦 " 掌握民情、化解矛盾、优化服务、促进发展 ",创新开发应用 " 民情地图 " 基层治理平台,汇聚公安、政法、自然资源等 32 个党政机关单位共 435 类数据,上线 " 疫情防控 " 等 13 大类 35 个应用场景,初步建成 " 人、事、地、物、组织 " 的汕尾民情数据库。与 " 民情地图 " 相匹配,汕尾构建网格化管理队伍和机制,即知即处化解 " 影子矛盾 "。目前,汕尾全市共划分大网格 56 个、中网格 868 个、小网格 4555 个,组建起一支覆盖全域管理、数量达 1.8 万余人的 " 全科网格 " 队伍,由网格员实现各类数据上报处置,及时全面掌握基层要情动态。

农业农村投入工作:汕尾、茂名

近年来,汕尾筹措约 38 亿元资金推进 22 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沿线已建成美丽宜居村 125 个、建成精美特色村 60 个、完成农房管控风貌提升村庄 130 个。2021 年示范带沿线村民人均年收入 24012 元,比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收入高出 4127 元;示范带沿线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 224325 元,比全市村集体平均收入高出近 4 万元。

●近年来,茂名市通过 " 六突出六强化 ",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累计投入资金 19.67 亿元取得较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乡村振兴 " 精彩 100 里 " 先行段等 9 个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覆盖 21 个镇(街道)107 个行政村,惠及农民群众 76 万多人。

农村金融工作:潮州、茂名、清远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常常面临着银企信息不对称、抵质押物不足等融资难题,人民银行潮州市中心支行与潮州市农业农村局、潮州市金融工作局、潮州银保监分局联合制定《潮州市信用村 " 整村授信 " 工作方案》,推进信用村和专业村 " 整村授信 " 工作落地落实。截至 2022 年 10 月末,全市银行机构推进 " 整村授信 " 工作覆盖 768 个村,占全市 894 个村的 85.91%,授信金额 17.6 亿元,贷款余额 15.55 亿元。

●今年以来,茂名全产业链推动 " 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 "(" 五棵树 " 指荔枝、龙眼、化橘红、沉香、三华李," 一条鱼 " 指罗非鱼," 一桌菜 " 指预制菜)发展。人行茂名市中支指导辖内银行机构量身定制 " 农业龙头贷 "" 荔枝担 "" 橘红贷 "" 荔枝宝 "" 李贷宝 "" 罗非鱼贷 " 等金融产品,助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截至 2022 年 7 月末,茂名全市 " 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 " 贷款余额达 47.22 亿元,今年累计投放 26.2 亿元。

茂名荔枝。

●截至目前,清远全市 164 个省级 " 一村一品 " 专业村已 100% 完成信用村创建和整村授信。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农村金融产品,各银行机构已推出 23 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产品,涵盖农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林权及生猪活体等。全产业链支持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生产、收储、加工、流通等,各金融机构已推出 " 养猪贷 "" 养鸡贷 "" 红茶贷 "" 菜心贷 "" 麻竹笋贷 "" 水稻完全成本保险 " 等系列特色信贷产品。

耕地保护工作:茂名、清远

●为了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茂名印发《茂名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实施方案》《茂名市农田整治提升实施方案(2021 — 2025 年)》等系列指引性文件,通过对全市所有撂荒地块实行一地一策,动态管理,各地或委托第三方,或组织镇(街)村工作队开展撂荒耕地拉网式核查,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田,摸清底数,登记造册。截至目前,茂名连片 15 亩以上具备复耕条件的撂荒耕地 11.71 万亩已完成复耕复种,是全省率先完成复耕复种任务的 7 个地市之一,获得了省农业农村厅的通报肯定。

●近年来,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是清远实施 " 藏粮于地 " 的重要举措之一,2021 年,清远实现复耕复种撂荒耕地 14.26 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清远高标准农田建设有 107 万亩,在 2019 年、2020 年,连续两个年度成绩在全省排名靠前。今年清远市政府已下发《清远市撂荒耕地专项整治 2022 — 2023 年行动方案》,力争 2023 年底全市所有可复耕撂荒耕地实现全面复耕。清远还启动《清远市耕地利用促进条例》立法工作,确保现有耕地 " 实至名归 "。

清远英德。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汕尾

●近年来,汕尾市立足主题鲜明、风格多样、特色突出,因地制宜做好镇圩规划布局,纵深推进 " 三清三拆三整治 ",深化厕所、污水、垃圾 " 三大革命 ",加强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目前全市 692 个行政村 2967 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并建成 1525 个美丽宜居村、431 个特色精品村,建立了农村保洁等七项管护机制,实现自然村污水收集全覆盖,公厕、户厕全部达到无害化标准。

汕尾市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健全工作制度体系,明确工作范围、目标任务、时间节点等内容,挂出 " 作战图 ",排出 " 时间表 ",有力有序推进各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建立逐级定期排名通报制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一月一评比、一季度一排名。

美丽圩镇工作:韶关、云浮

●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提前谋篇布局,按照 " 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 的总要求,在全市 86 个乡镇 ( 县城镇和市区镇除外 ) 开展 "139+" 美丽圩镇建设工作,全市镇区基础功能及配套设施逐步补齐、强镇兴村产业愈加兴旺、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激发了镇域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韶关 50 个乡镇已完成镇街提升工作,总投资约 17 亿元。

●云浮市自 2020 年 6 月开始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美丽圩镇创建行动,把创建 " 美丽圩镇 " 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衔接。值得关注的是,云浮按照圩镇的功能、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等因素,把全市 63 个镇(街)划分为三类圩镇,累计投入资金 18.1 亿元。并实行 " 分梯次 " 竞赛,组织三类圩镇梯次开展竞赛,以 " 擂台比武 " 的方式,推动形成从 " 动起来 " 到 " 干起来 ",再到整体 " 热起来 " 的生动局面,从示范创建带动全域创建。从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7 月,经过四批美丽圩镇 PK 竞赛,实现全市 63 个镇(街)竞赛全覆盖。

云浮云安。

农村集中供水工作:茂名

●茂名地貌复杂、山区人口众多,农村集中供水攻坚任务量超全省目标任务的 1/4。需铺设主管道长度超过 7266 公里,任务在全省中最重。2021 年,茂名共计新建、改扩建水厂 73 座,建设小型集中供水工程 342 座,新增供水规模 6.47 万吨 / 天,敷设管道总长度超过 2.8 万公里(包括村内管网)。全市累计新增覆盖人口约 160 万人,基本实现了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按时高质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区别于 " 重建设轻管理 " 的旧思维,茂名在推进农村集中供水攻坚的最初,就已经把管网后续的运维纳进了整体攻坚部署。一方面,茂名依靠本土企事业单位力量实现专业化运营管理,实现 " 以水养水 ";另一方面,茂名积极引进专业化水务公司,全面加快县级统管步伐,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同质、同服务,形成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和智慧化服务的 " 三同五化 " 格局。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乡村振兴 粤东 乡村振兴战略 考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