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1-27
南京小西湖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赵丹丹)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悉,11 月 26 日,202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以下简称 "UNESCO 亚太遗产奖 ")正式公布,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共同申报的南京小西湖项目荣获创新设计项目大奖。该奖项旨在颁给表现杰出设计且与历史背景完美结合的新建项目,自 2000 年 UNESCO 亚太遗产奖建立以来,江苏省首次荣获该奖项。

△小西湖更新范围

小西湖街区地处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东部,是现存为数不多的保留了传统街区空间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居住型街区之一。2010 年被列入南京市 22 处历史风貌区之一,成为官方历史保护对象。1950 年代之后随着土地制度变革,大量私有住房转为国有,大量人口迁入,部分传统住宅被拆除重建为多层宿舍和办公建筑。因产权关系复杂,居住人口众多,留存的传统居住建筑大多年久失修、充满私搭乱建,传统中的昔日容光已经模糊。4.69 公顷的街区内共有 810 户居民和 25 家工企单位,居住人口超过 3000 人,人均居住面积仅 10m²。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居民生活的改善都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需求。

△小西湖更新改造后

根据文化遗产分布和居民的搬迁意愿,小西湖项目选择马道街——堆草巷及两侧地块作为示范项目段落。保护与再生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根据历史街巷脉络,拆除占据街巷空间的违建,保障小型消防车辆进入街区。以 " 微型管廊 " 技术敷设水、电、煤气等市政管线,为历史街区消防安全和居民生活改善提供支撑。在街边巷口见缝插针,设置 10 余处口袋广场,改造街巷铺装,居民与游客共享;改造或翻建居民自愿腾迁后的沿街院落,为街区增加社区活动中心 1 处,综合控制中心 1 处,非遗文创工作室 2 处,学习空间 2 处,特色民宿 2 处,小型商铺近 10 处。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便利,同时保护展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街区活力;完成平移安置房、许宅自主更新、刘家共享花园改造等 10 余处不同类型居住建筑改造示范项目,增加厨卫设施等,有效改善生活品质。

△地下管线

新的设计建立在对街区历史环境演变过程的整体理解基础上,同时保障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和品质。在城市尺度上,强调保护和修复历史社区的整体结构和形态特征,使之在走势、尺度、风貌等方面与其历史环境相协调。在建筑尺度上,尊重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和其他遗存,以传统工艺修缮历史建筑,并注重建造技艺的传承;选用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新材料和新工艺改造或翻建一般建筑,反映不同时代建造特征。在社会层面上,关注老居民中已经存在的社会结构和真实需求,让他们留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生活,并参与到开放的城市活动中。

UNESCO 亚太遗产奖一直致力于表彰成功保护或恢复区域具有遗产价值的结构、场所和不动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自 2000 年以来,该奖项计划已认可了来自 27 个亚太国家的 265 个项目,以表彰获奖项目对其场地的透彻了解,良好的技术成果,以及其在当地、国家及地区层面显著的社会和政策影响。

小西湖 " 小规模、渐进式 " 的社区居民的持续更新,通过创新性设计,在延续历史文化遗存和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修复历史建筑、对现存建筑结构和公共空间进行活化利用,让历史遗存重新绽放其活力。

相关标签

西湖 南京 联合国 亚太地区 遗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