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常文旅 记者 张敏)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今年以来,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加大文物修缮保护利用;提升考古工作水平;深化文物资源调查;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提升场馆公共服务能力,擦亮文化遗产保护品牌,留住城市的 " 根 " 与 " 魂 "。
加强文物修缮保护利用
今年 2 月,位于老城厢的盛宣怀故居,完成本体修缮后正式开放,立即成为常州文旅新热点。不少市民游客走进这里,触摸历史,感受老城厢的文化根脉。
△保护修缮后的盛宣怀故居。晋陵集团供图
盛宣怀故居现位于钟楼区大马园巷 18 号,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近代工商业的拓荒者,盛宣怀在教育、实业、慈善等多项事业均有建树,被誉为 " 中国实业之父 " 和 " 中国商父 ",一生创造了近代 11 项 " 中国第一 "。
2021 年 3 月,盛宣怀故居保护修缮及周边环境提升工程正式启动。修缮工作坚持 " 真实性、整体性、可认别性、安全使用 " 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建筑历史风貌。在做好本体修缮工作外,盛宣怀故居还精心布置了陈列展览,通过文物的展示利用,让市民游客全方位了解这位从常州走出的 " 非常之士 "。
△盛宣怀故居内的展陈。晋陵集团供图
今年以来,常州加大文物修缮保护利用,完成礼嘉戏楼、西河沿 35 号民宅、松筠小筑、澄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修缮工程施工及李公朴旧居、庄蕴宽故居、东坡书院旧址、崇真女校旧址等修缮工程验收;积极对接国家、省文物部门,全力推进焦溪古镇参与 " 江南水乡古镇 " 联合申遗。
考古工作开启崭新篇章
随着常州市考古研究所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资质,可自主申报和独立承担考古项目,制约常州考古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得以解决,常州考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常州孟河温阡路遗址考古现场。孟河镇供图
为了实现文保城建双赢,常州合力推行 " 考古前置 ",坚持落实 " 先考古、后出让 " 的要求。今年前三季度,常州克服疫情影响,完成基本建设考古项目验收 47 项,验收面积 2716 万平方米,出土文物约 2300 余件(套)。保障了环球恐龙城东方侏罗纪旅游度假区、季子商旅农综合体 - 舜山康养小镇、比亚迪项目等 2022 年 "532" 发展战略重点项目用地,还保障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常州西太湖学校、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南院二期扩建、漕上路东延、宋剑湖高中、常州市魏村枢纽扩容改建工程、312 国道横林至湖塘东段及沪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等一批民生项目用地。
在常召开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进会,重点开展寺墩遗址、三星村遗址、新岗遗址等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常州市区文物资源区域评估项目案例》被列入江苏省区域评估改革第一批实践案例,并由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发文推广经验做法。实施三星村遗址及金坛土墩墓群的安防工程,金坛土墩墓群保护项目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
△常州孟河温阡路遗址公众考古体验活动。孟河镇供图
大力实施文物平安工程
7 月 1 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印发《关于公布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二批)的通知》,正式向社会公布了第二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
常州市戚机厂旧址、大成三厂旧址、恒源畅厂旧址等 7 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以及瞿秋白赠妻杨之华金别针等 11 件 / 套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入选第二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常州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入选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恒源畅厂旧址。运河五号供图
今年以来,常州做好文物资源管理,深化文物资源调查,完成常州大运河记忆馆等运河沿线场馆提升工程,开展常州地区碑刻石刻资源调查、红色标语类文物调查等专项文物资源调查,做好拓印文物排查整治和规范管理。
为扎实做好文物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常州市文广旅局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开展文物建筑消防专项检查,完成常州市 355 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全专项检查,盛宣怀故居等重点文保单位 " 三防 " 方案通过省局批复。
在文保资金方面,常州积极争取 2022 年国家文物保护资金 1502 万,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下达 550 万,名列全省设区市前列。推进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项目 28 个,涉及资金 450 万。
提升场馆公共服务能力
博物馆是市民游客了解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场馆。今年,常州市文广旅局参与建设全省博物馆藏品数据管理系统,厘清珍贵文物底数。目前常州国有博物馆、纪念馆馆藏文物约 6 万件(套),珍贵文物 4075 件(套),一级文物 65 件(套)、二级文物 334 件(套),三级文物 3676 件(套)。非国有博物馆 18 家,登记藏品约 10 万余件(套)。
△常州博物馆今年夏天延时开放。博物馆供图
常州全市备案博物馆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出了高质量展览 60 余个,为社会公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全年入馆参观人数及参加活动预计超过 450 万人次,相比去年增长约 20%。全年举办线下社教及研学活动 50 余项,600 余场,惠及公众 6.8 万人次;举办线上线下讲座 30 余个,参与人数达 200 万。
为适应疫情常态化管控的新形势,常州市备案博物馆建立数字化传播与服务渠道,发展数字博物馆和博物馆 " 云 " 服务,全年累计服务线上公众 1200 万人次。
此外,常州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举办首届 " 常州非遗技能大赛 "" 常州非遗文创作品大赛 " 及第八届 " 食美常州—舌尖上的非遗 " 等活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