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进入今年最后一个月,回顾过去的 11 月份,围绕着防疫走样、纠偏,供销社改革和中字头价值重估,以及地产解困三支箭的各种传闻和 " 小作文 ",成为支撑 A 股上涨的主要力量,而且看起来效果不错。沪指 11 月涨了近 9%,深成指涨近 7%,创业板涨 3.5%,上证 50 涨 13.5%,尤其地产指数已经涨了 20%。
可见 11 月份的几个主要催化因素主要有利于权重股表现,而科技题材则缺乏关键性的利好,而表现相对较弱。
而在12 月份第一周,从多地开始大胆试探防疫 " 进一步放开 " 的尺度底线、外部美联储放缓加息预期进一步被强化的内外主要变因来看,这有利于股市乐观预期继续,上证可能继续强于创业板。
可以看到,疫情严重的广州在顶层开会纠偏防疫优化后,跟进落实速度最快。11 月 30 日广州多通告区解除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并透露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且允许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接实施居家隔离。
北京市也宣布,全市长期居家老人、居家办公和学习人员、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无外出需求,可不参加核筛;
石家庄、乌鲁木齐等也宣布重新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还有武汉、深圳等地封控区也在解封了。
分析指出,尽管顶层的表述是 " 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至今并没有正面回应防疫 " 放开 " 的问题。但部分地方政府在民意倒逼和经济压力下已经在大胆试探更进一步 " 放开 " 的尺度,广州、北京之后必将有更多城市在舆情督促下跟进。这也会增强经济见底预期,提升股市整体偏好,对疫后消费复苏相关行业板块更是重大的刺激——事实上,广州刚一放,从广州出发的机票订单量增长 126%,火车票搜索量涨超 300%。
此外,最近决策层不断强化 " 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 ",似乎也有为全面放开未雨绸缪之意。因此,股市疫苗、中药、医药商业等与防疫储备有关的概念也会继续受到催化。
海外也传来 A 股市场的重要利好!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 12 月 1 日凌晨表态暗示,最快可能 12 月就放缓加息的步伐,并强调,美联储不希望加息破坏经济,希望避免过度紧缩。旋即,美债收益率快速回调;美元指数跳水跌离一周高位。彭博美元指数创十三年来最大月跌幅,而离岸人民币创两周新高!
美元下跌,也直接刺激了全球风险资产的做多情绪:隔夜三大美股指创近三周最大收盘涨幅,纳指涨超 4%,道指转入牛市;中概连续三日跑赢大盘,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 9.6%,11 月涨超 40%,小鹏汽车涨近 50%!
这意味着,此前就得益于国内 " 持续优化(放松)防疫、稳定楼市 " 而连续上涨的 A 股,也将得到 " 外援 " 的助攻、助涨!
实际上,最近高盛、摩根士丹利、贝莱德等华尔街大行都给出看好 2023 年 A 股市场表现的观点——虽然不必对这种长期观点太当真,但至少在岁末年初的这个节点,说明人民币资产再成 " 抢手货 "!
宏观因素之外,寒潮也成为短期市场热点需要重视的一个变因。寒潮在未来几天会继续在全国肆虐,据悉 26 个省会级城市气温已创下半年以来新低,而中国气象局专家认为,今冬或还会有比较明显的冷空气活动。
这里重申,寒潮首要催化的就是对传统能源需求的旺季,以及新能源的加速投资和并网发电。发改委和央行已经提前在谋划超额完成今冬保暖保供工作的会议上要求,加大对煤电企业金融支持力度,采取有力举措纾解企业实际困难。其次从历史来看,寒潮对农产品、羽绒鞋服、食品等行业产品涨价预期,以及水电气热等公共事业板块,都会形成正面催化。但同时也会给疫情防控带来更复杂局面(冬季新冠、流感易价差传染),另外对交通运输业等不利。
不过,昨日公布的 11 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48.0%,比上月下降 1.2 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 PMI 产出指数分别为 46.7% 和 47.1%,比上月分别下降 2 个百分点和 1.9 个百分点。这证实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影响,11 月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加大,经济仍在探底,静待需求端好转。而年末或是新一波政策发力窗口。
接下来则需关注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在 12 月相继召开可能给市场带来新的防疫放开及经济见底企稳希望,医药、食品饮料、电气设备行业的逆势扩张也值得重视。但也不排除这次顶层会议在产业转型的长远布局上有超预期表态,从而给科创板、创业板带来新惊喜。
来源:博览财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