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者蹲点贤昌镇高枧村这几天,听到宣讲团和村民讨论最多的就是:高枧村未来应该怎样发展?
高枧村距离麻江县城仅 8 公里。该村依托夏同龢故居发展夏同龢状元文化产业园区,将状元文化与美丽乡村结合,保留了大部分古老建筑,规划修缮商业街区,成为黔东南地区独具文化优势的农业休闲产业园。
" 在我们景区建成后,我们迎来了一个旅游产业的旺季,疫情影响,我们也迎来了旅游的淡季,通过这个震动期,我们也发现我们景区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景区的发展,贤昌镇党委副书记詹郡有些担忧。
全省的乡村面貌、形态、业态都在蜕变,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也越来越丰富,高枧村如何才能吃好旅游饭?这成了大家的焦心事。
" 我们来到景区通过入户宣讲互动,收集群众的意见和想法,就是为了让景区变得更漂亮,提升景区形象,吸引游客来。" 贤昌镇高枧村第一书记熊明智告诉了我们此次入户宣讲的目的。
景区农家乐老板杨小梅,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她每天中午要接待上百位客人用餐,可多年不变的 " 餐饮 + 住宿 " 模式让她担忧,高枧村不能只有这一种模样。
" 这边没有开羊肉店的,我们景区开发也还可以,我们就在这边开,但是现在生意也还可以。" 杨小梅毫不掩饰地说,自己的思想观念遇到了瓶颈,需要更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乡村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
同龢景区民宿负责人欧婧,刚刚把租来的二层小楼翻新成落地窗设计,民宿里的奇石、书法等文创产品格外引人注目。在她看来,高枧村要吸引更多的业态入驻,有人气," 两山 " 转化新通道才能打开。
" 我们的民宿现在已经在线上进行了推广,也吸引了很多周边的游客到这里入住,我也希望更多人了解到我们的景区和民宿,能带动更多的业态植入到我们的景区里面来发展。" 同龢景区民宿负责人欧婧说到。
走好高枧村的振兴之路,镇、村结合大家的建议,整理出村里要实施的重点工作。
" 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拿来建设我们 50 亩的月季园,同时我们还要按照一户一景点一网红打卡点的模式,推动我们城镇精致化管理。" 詹郡说。
村子要发展新产业,首先要村民自己支持,有了充满创新活力的发展环境,不愁引不来丰富的业态。
" 夏同龢状元是我们的家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它建设好,过上幸福生活。" 杨毕红是高枧村村民,她认为变化总比不变强。
目前,贤昌镇围绕同龢状元府景区的文化品牌优势,建成百亩精品水果采摘园、百亩精品蓝莓采摘示范基地和精品牡丹园,景区业态进一步丰富。
" 我们要管理好我们现有的精品水果采摘园,通过我们的水果和花卉观赏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景区来观光、旅游、学习。" 詹郡充满信心地说。
通讯员 杨光红 刘勇
编辑 段筠 /统筹 潘欢欢 /签发 吴如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