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进入秋冬季节,哮喘高发。科学防治哮喘是一场 " 持久战 ",大众对哮喘认知误区、缺乏长期规范管理意识等因素,让我国哮喘防治任重道远。近日,人民网 · 人民健康携手多位权威专家推出《2022 哮喘防治微宝典》(以下简称 " 微宝典 "),由全国百家零售药店公益支持,旨在帮助大众树立哮喘的科学防治意识,共促疾病的规范管理。同时,医药科技公司欧加隆与全国多家连锁药店共同发起的 2022" 守护每一次呼吸 " 秋冬哮喘关爱计划(以下简称 " 计划 ")日前正式落地大参林,为广州市民带来哮喘诊疗相关科普及一站式慢病管理服务,助力社区基层哮喘长期规范治疗及管理。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相关数据显示,我国 20 岁以上哮喘患者约为 4570 万,平均每 100 人中约有 4 位哮喘患者。2000-2010 年间,儿童哮喘患病率增长 53%;2010-2015 年间,成人哮喘患病率增长 239%。
我国城区哮喘患者控制率仅为 28.7%,儿童哮喘控制率不足 40%,成人患者不遵医嘱用药的发生率在 50% 左右。哮喘因病程长、反复发作,导致误工误学,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患者生活质量,防治刻不容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向莉表示:"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需要长期抗哮喘的控制类药物治疗,使哮喘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让 " 哮声匿迹 ",提升治疗依从性是关键。研究数据表明:如果治疗依从性增加 25%,那么重度急性发作风险下降 10%。遵医嘱、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长期规范管理是防治哮喘的 " 良方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宝典(2020 年版),哮喘治疗药物分为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缓解药物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包括:速效吸入、短效口服 β2 受体激动剂、吸入抗胆碱能药物等,能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症状;而控制药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通过抗炎作用维持临床控制控制症状,避免反复发作,代表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其中,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一类非激素类抗炎药,能作为轻度哮喘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联合用药,可同时兼顾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控制好鼻塞,也有助于气道健康和呼吸顺畅。" 尽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使哮喘病情得到良好的临床控制,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的风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主任李雯补充道。
构建哮喘慢病管理体系,让哮喘 " 长治久安 ",需要疾病诊疗、健康管理全链条上的各方参与。据悉,关爱计划将整合各方资源为零售药店赋能,依托规范的哮喘管理服务、丰富的慢病管理经验,打通药房门店和移动端,为广州市民带来疾病教育云课堂、线下患教会、专业哮喘科普等多元公益活动,守护每一次呼吸,让 " 关爱 " 与 " 规范 " 覆盖更多患者。而大参林打造的专业服务队伍可为患者提供处方审核、健康检测、咨询指导、用药提醒、患者用药教育等专业化药事服务。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