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2-12-03
孙春兰接连两天开会后,发生了哪些变化?真的要囤药了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专家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新华社)

相信不少朋友都关注到这样一个消息: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 11 月 30 日、12 月 1 日连续两天,在国家卫健委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专家以及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

这是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孙春兰副总理首度就相关话题召开座谈会。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天,全国多地也先后通报了最新防疫政策。如今天(2 日)下午,北京市就宣布自 12 月 5 日起,公交、地铁不得拒绝无 48 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此前一天,北京市已宣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查验健康码时,不得拒绝无 48 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患者进入。此外,像广州、重庆、成都等地,也先后发布有关核酸检测、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等有关的新举措。

从系列新措施出台后的舆论氛围来看,大多是持积极正面的评价,可见 " 变形走样 "、" 层层加码 " 只会加剧民众反感,而 " 科学精准 "、" 优化完善 " 得民心顺民意,有效回应社会关切。

当然,难免会有部分人群心生恐慌。

比如这两天辽宁锦州一篇《关于当前疫情防控措施的几点考虑》的文章,一些观点就颇具代表性,如 " 在短期内就可以实现‘动态清零’的情况下,不应当放弃近十天以来的努力 "," 不管新冠病毒的毒性减没减弱,重症率和死亡率如何,后遗症有多少,但它毕竟是病毒感染,‘不得总比得了好’ "。

这些观点无不验证了,对于当前防疫措施的调整,有人欢呼,自然有人担心。放在 " 三年抗疫 " 的大背景下,这种担心情有可原。但对于疫情防控是否要迎来 " 急刹车 " 或 " 急转弯 " 的担心,实则没有必要。

因为孙副总理在这两次座谈会上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 " 走小步不停步 "。这说明,一方面,我国的防控工作稳中求进,另一方面,我国的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我国的防疫既没有 " 刹车 " 更没有 " 躺平 ",从国家的层面,是要实现 "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而从个人的层面,就是要 " 履行防疫责任,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

事实上,我国现在进行防控措施的优化完善,是具备一定条件的。正如孙副总理所说: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药,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 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加上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

但需要明确的是,尽管奥密克戎致病力在减弱,却依然会对人体健康特别是脆弱人群造成损害。对此,中央也早有研判:11 月 10 日,新一届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首次召开会议,也是疫情以来政治局常委会首次聚焦 " 进一步优化防控 " 这一主题。会上强调,要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用心用情做好重点人群兜底保障。

可见,加强对特殊人群、脆弱人群的保护,刻不容缓。

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首先,自然是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当务之急是老年人群体的接种。

根据最新发布的《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人群疫苗第一剂接种率已超过 90%,但还需要继续做好 60-79 岁,特别是 80 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

我国多地报告的新冠疫情死亡个案大都为有基础病的老人家。而根据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香港第五波疫情出现的一万多例死亡个案中,有 95% 以上为 60 岁以上老人,对于 80 岁及以上人群,接种三剂疫苗者(科兴或复必泰)感染新冠病毒的病死率为 1.55%,没有接种者为 14.78%,是接种三剂疫苗者的 9.54 倍。

但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 打了疫苗还会感染 "、" 打后会有副作用 " 等疑虑,成为接种路上的 " 绊脚石 "。不过,直新闻关注到微信公众号 " 华山感染 " 昨天发表的《我们如何保护老年人和脆弱人群安然度过疫情?》一文,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权威细致解读。

简单概括就是,第三针加强免疫相对于 2 针全程初免,可提升对于重症和死亡的保护力。针对疫苗安全性的问题,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相对庞大的接种基数而言比例非常低,不应影响疫苗总体安全性的评估。

可见,疫苗的广泛接种,将是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疫苗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将是我们降低医疗挤兑、战胜这场疫情的关键。

其次,抓紧时间窗口,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还是先来看看香港。近段时间以来,香港第五波疫情有抬头之势,特别是在 11 月 30 日,香港新增确诊个案时隔近 3 个月再度破万。叠加流感季的影响,香港医疗资源面临不小挑战。

香港医管局于昨天开启一系列应变措施,包括在公立医院预留资源按需开设临时病床、增加在岗人手,加强把关减少非必要入院的个案,紧急应变指挥中心能随时调配设施及资源应对增加的服务需求。

医管局同时呼吁非紧急的病人避免使用急症室,尽量向普通科门诊、私家医生及私家医院 24 小时门诊求诊。

不难看出,香港的系列举措与内地 "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 的需求不谋而合。" 新版二十条 " 就规定,加强医疗资源建设,要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事实上,从今年 8 月 29 日起对防疫 " 松绑 " 的新加坡,就没有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现象,新冠重症 ICU 病床使用率极低。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在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由于新加坡已在社区建立便利的吸氧设施,可有效防止新冠确诊病例大规模前往医院就诊而造成的对公立医疗资源的大面积挤兑。

直新闻也注意到,连日来,全国已有不少地方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措施。全国多地也已宣布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接者居家隔离,这无疑将有效缓解医疗系统的压力。

最后,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于个人而言更要保持理性。

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在疫情防控中是最不可或缺的,相比疫苗的保护,药物将为人们提供更可及、更简便的保障。

在今天举行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丁力表示,广州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以后,市民群众购药需求猛增,昨天广州市零售药店感冒、发热类药品 1 天的销售记录达 10 万条,是平日的 2.5 倍。这也表明在疫情还未结束的情况下,市民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增强。

需要指出的是,从过去的诊疗疗效看,中医药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新版二十条 " 也要求,要重视发挥这一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

今年 3 月,直新闻驻港记者就专访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中医药发展)卞兆祥。卞兆祥表示,中药对感染奥密克戎初期的轻型到中型的临床病症的治疗效果不错。

卞兆祥还详解了藿香正气片、金花清感和连花清瘟三种常见中成药的具体适用症,其中藿香正气片适合一般的头痛、周身不适、困倦、恶心、消化不好,或者是大便烂、腹泻的情况,临床上看起来舌苔可能比较厚腻;金花清感一般适用于发烧(体温可能在 38-38.5 度),同时伴有喉咙干、咳嗽,但大便一般正常;连花清瘟一般适用于发高烧(可能 38.5 度以上),有咳嗽、鼻塞、黄痰或者痰黄白相间,严重情况下还可能有大便干结。

卞兆祥还提醒:这三种中成药本身是药物,一般不主张用作预防,而是要来临床治疗;其次,确诊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对症下药;其三,上述中成药最好饭后服用,如跟西药同吃则最好间隔一小时。

疫情尚未远去,大考仍在继续。但疫情防控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从未像现在一样,清晰地看到走出疫情的前景。" 走小步不停步 ",要打赢这场战,就必须打主动仗,必须打有准备的仗。

来源:深圳卫视直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副总理 成都 疫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