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2-04
“致郁”与“治愈”之间,只差一本《白话胶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斯佳)12 月 2 日下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主办的 " 白话胶囊——丁捷新书及其文学绘画分享会 " 在凤凰美术馆举行。分享会上不仅有丁捷的新书《白话胶囊》,还展览了丁捷多年创作积累的 " 细笔画 " 作品,吸引了大量参观者流连其间,兴趣盎然。

作为 " 现象级 " 的当代作家、艺术家,丁捷历来秉持 " 哲学不能太玄乎,艺术不能太高傲 " 的态度。如今,他以三言两语的冷幽默,浓缩成一本心脑大补的《白话胶囊》。其中有对世相百态的犀利道破;有对风月人情的解语打趣;有对个人经历的回望追忆;有对文艺创作蹊径的求索发现;有对生活自我的超脱开悟 ……265 条洗练的短章格言构成全书的二分之一,余下的二分之一则是丁捷创作的大量 " 细笔画 " 作品。文学发展到今天,还能拓展出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丁捷给了所有人一个亮眼的答案,呈现出别样的文以载道。

文学碰撞绘画,多面手的爆发力

在创作了《依偎》《追问》等现象级作品后,读者们赞美丁捷是 " 灵魂作家 ",他却自嘲是 " 变相怪捷 "。在创新求变的道路上,丁捷从未止步。

" 小说、散文、诗歌、儿童文学、随笔,丁捷写得都很好。如果说其他作品考验的是丁捷作为一个运动员的耐力,那么《白话胶囊》体现的则是他的爆发力。" 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说," 我和丁捷认识几十年了,他的外在一贯是平静成熟的,但我相信同为创作者,他一定也有‘嚣张’的内在。"

著名油画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邢健健也是丁捷的老友,他透露,丁捷的这次跨界其实早有端倪可循:" 几年前,我为丁捷画像的时候,隐约发现他的眼神里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游离。作为他的老朋友,这种眼神让我既熟悉又陌生,并心疼他,也多生了几分敬意。最近在他的画展上集中观摩了他的线描作品,终于又从他的‘画家新身份’中找到了一个新的答案,这些画作呈现出他积蓄了多年的思想、情感和才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新特质的丁捷。"

在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胡弦眼中,丁捷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多面手:" 他可以多种形式并进,这些形式之间还能够互通。他是求变的,他的文字在变,绘画也在变,这就是一个人的创作力量所在。无论是文字还是绘画,他都有一种自觉性,他不是盲目的,而是试图开辟自己的一个新阶段,我相信他会成为一个拥有很多阶段的艺术家。"

无论文笔画笔,笔下都是本心

在《白话胶囊》中,不只有 " 吃饭最好七分饱,做人要有三分呆 " 这样的俏皮话和家常话。

" 在人生的某些时期,命运的大地冷酷得像一块寒夜的铁板,人生是被搁浅在其上的鱼。而这个时候,我的文心就会是一支灼烧的焊枪,帮我切开一道口子,从很深处流淌出一些温度,从这里化出了春天。" 这是丁捷追问人生与自我的本心。类似的意象也出现在绘画中,例如《坚硬的世界》一图,丁捷用线条分割出不同的块面,板块间逼仄的缝隙里,有僵化的鱼动弹不得。

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认为,《白话胶囊》和非虚构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非虚构’可以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来理解,前者强调题材的真实性,《白话胶囊》属于后者,是用非虚构的表现手法来写一些社会现象。"

在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汪兴国看来,《白话胶囊》的文与画都浸透了丁捷关于生活的哲思:" 现在有很多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像丁捷这样言简意赅的短章则不多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精辟的短章比有些大部头更加丰富深刻。"

著名画家、金陵美术馆馆长刘春杰说,丁捷的绘画一向对各种材料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不管他下了多少功夫,我都坚持认为,他在其中付出的心血和智慧,对他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他!所有形式都没有抹杀和改变他的天性、他的特性,那就是,他的绘画里有只有他才有的那种‘文学个性’。"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指出,丁捷的画中有一种真诚,他没有专门学画,画画不讨好任何人,只为表达自己。" 无论是他笔下的鱼还是猫,其实画的都是他自己在不同情境之下形成的不同意象,反映他内心深处对一些问题的想法和困惑,这是我觉得最有价值的东西。他的绘画中有身为作家的文学性和思辨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