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在建广州地铁五号线东延段、七号线二期完成重大工程节点,双双进入铺轨阶段。据广州地铁介绍,五号线东延段的双庙中间风井、黄埔客运港站、出入场线及七号线二期深井站、大姬区间中间风井、水西北站等四个机械铺轨基地、两个人工散铺基地正开足马力,全面开展铺轨作业。截至目前,五号线东延段(文冲 - 黄埔客运港)土建工程累计完成 85%。全线 6 座车站中,5 座已封顶并开始机电施工,1 座进行土建施工;6 个区间中,5 个已贯通,1 个进行土建施工。七号线二期(大学城南 - 水西北)土建累计完成 87%。11 座车站中,7 座已封顶并开始机电施工,4 座进行土建施工;11 个区间均已双线贯通。
加大资源投入 应用智慧化手段加快施工
据了解,五号线东延段和七号线二期均采用地下线敷设方式,轨道正线及出入线分别共计铺轨 23.5 公里、铺设道岔 12 组及铺轨 6.8 公里、铺设道岔 19 组。铺轨作业启动前,广州地铁与中铁三局等各参建单位超前筹划,强化工序统筹,多次优化调整车站、区间隧道工期与工序安排,确保轨排井相邻区间能顺利移交并有序开展轨道工程施工。同时,根据土建工程进度,增设人工散铺基地,见缝插针推进场地移交、轨道铺设工作。为提升铺轨作业效率,两条线施工高峰期分别有 6 个和 7 个作业面同时铺轨。
为有效保障铺轨施工作业安全,避免以往施工中作业单位各自采购导致型号、功能互有差异产生的施工隐患,广州地铁会同各参建单位统一标准,制定平板车、梯车等区间运输设备样板,实施统一 " 团购 ",保证质量可靠的同时,又降低了成本。
施工中,轨行区采用行车调度综合管理系统,在平板车、梯车及轨道车上配备定位芯片,通过系统配备的无线网络、大数据、图像识别摄像头等先进技术,实现区间设备管控精确定位与部分自动化控制。同时,系统兼顾人员实名制、列车运行图、施工作业计划的申请与审批、作业指令的下达等功能,与轨行区安全管理有机结合,可有效辅助施工单位准确监控轨行区整体运行状况,全面提高轨道工程与机电安装、供电工程的交叉避让和运输组织效率,大大提升了轨行区管理安全与智能化。
首次采用热处理钢轨 提升智慧运营水平
为有效降低小半径曲线钢轨的更换频率,减小运营维保的压力,轨道工程施工中在半径小于 350 米的曲线上首次采用热处理钢轨。采用该工法可以增加钢轨的轨头踏面硬度、强度、疲劳寿命等,也是提高其强韧性的最有效、最经济的主要措施。根据铺设使用实践经验,在曲线地段采用全长热处理轨可比普通钢轨寿命延长至少一倍,钢轨磨耗周期延长至少三倍。
此外,常规地铁线路中对道岔钢轨伤损、道岔尖轨位移、车档的监控主要是通过养护人员在天窗时间进行巡道检查,不能实现实时监测,一旦发生故障而不能及时排除,将影响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营。为此,地铁建设者们在七号线二期轨道工程试点全线设置智慧运维轨道设备,即采用轨道巡检系统利用电客车悬挂实现巡检,可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减少每天巡检人员的投入。运维单位可通过终端软件,自动生成数据报表作为分析和评估依据,对超限位置及时报警提示,更有效地提高运维单位对轨道状态的检查力度,为安全正常运营提供保障。
(注:车站名称仅为工程暂定名称,标准站名应以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准。)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通讯员 唐允宝 陈虎辉 张晨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