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2-08
VR博物馆 | 打开高邮历史文化之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提起高邮,你会想到什么?

也许是汪曾祺先生特别描写过的咸鸭蛋

"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也许是它独特的名字

这里是全国唯一以 " 邮 " 命名的城市

也许是它悠久的历史

7000 多年文明史和 2000 多年建城史

造就独特的文化

近日,高邮市博物馆上线中国大运河平台 VR 博物馆栏目。龙虬庄文化、运河文化、邮驿文化 …… 在云端,便可打开一扇高邮历史文化之窗。

" 水 " 与 " 邮 "

高邮的两大标志

在高邮市博物馆人文历史厅,最先看到的是 " 水韵秦邮 " 几个大字。

" 运河 " 和 " 邮驿 ",正是高邮最重要的两张名片。

公元前 223 年秦王嬴政在这里 " 筑台置邮亭 ",高邮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别称 " 秦邮 "。

高邮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秦代从咸阳到东南沿海的滨海驰道中,高邮是最早设立的邮驿之一,也是史册上留下确切名称的极少数邮驿之一,它见证了中国邮驿制度的发端。

而运河与高邮的故事,可比高邮这个名字更加久远。

春秋时,高邮所在的地方属于吴国邗城。公元前 486 至前 484 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下令利用江淮之间湖泊相互邻近的条件,分段开挖河沟,将各个湖泊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水道——邗沟。

这条运河南起邗城(今扬州)以南的长江,北经樊梁湖(今高邮附近)折向东北,入射阳湖,再向西北经淮安入淮河。如今,邗沟被公认为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

而对于高邮人来说,从 2500 多年前开始,大运河带来的便捷交通、灌溉水源便润泽着他们。

直到今天,以邗沟为前身的高邮里运河,依然是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纵贯高邮南北共 43.6 公里,沿线有着许多历史文化建筑,包括平津堰、御码头、马棚湾铁牛、耿庙石柱、杨家坞、万家塘、车逻坝、界首大码头 ……

运河边的高邮城

诞生在 1000 多年前

2016 年 11 月 23 日,高邮被评为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漫步在古城中,小桥流水,古街幽巷,仿佛一块用时光打磨出的沉香,散发出历史的气息。

高邮城始建于宋代。公元 971 年,宋太祖赵匡胤将高邮建制升格为高邮军,在这份诏文里,他写到:" 惟彼高邮,古称大邑。舟车交会,水陆要冲。宜建军名,以雄地望。" 也正是在这一年,高邮建成了一座真正的城池。

在高邮市博物馆,一个 7 米宽的大型模型沙盘《宋代高邮城》几乎占据大半个展厅。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制作《宋代高邮城》沙盘,专家们阅遍古籍,将其中提到的有关宋代高邮城曾经存在的景物都找了出来,并按照史料中的描述进行了一一复原。

宋代时,运河穿高邮城而过,是一条城镇中的 " 内河 ",形成了 " 一街一河 " 的空间格局。

站在沙盘前,你仿佛可以穿越时光,走进千年前的运河重镇。城中的道路、水系和桥梁清晰可见,官衙、园林、民宅、寺观、商铺的位置也都历历在目。

除了沙盘模型,博物馆里还藏有许多宋代文物,其中就有出土于今天运河段御码头附近的南宋 " 绍兴杭样 " 铁权," 权衡 " 中的 " 权 " 说的就是它。

△南宋 " 绍兴杭样 " 铁权

铁权高 10 厘米,底径 4 厘米,一手就能掌握。

它由生铁铸造,呈塔形,顶上有穿孔,腹部成鼓状,仔细看还能发现,它的腹部上下都装饰有花纹,中间则铸着 " 绍兴杭样 " 铭文。

铁权虽然经过岁月洗礼,已经锈迹斑斑,但整体形态依旧保存完好,是专家们研究宋代度量衡的重要依据。

穿越时空

体验运河边的风俗

作为运河上的重要城镇,汇集了南来北往的各种货物,更吸引了大江南北的商贾行贩。

来往的船只,热闹的集市,密集的店铺,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走进高邮市博物馆三楼里下河民俗风情展厅,仿佛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

迎面的 " 御马头 " 石碑和左边的邮局,第一时间展现了高邮 " 水 " 与 " 邮 " 的两大特色。

穿街走巷,身边是高邮古街上曾非常火爆的各种行当;迈过门槛,又仿佛走进了高邮人家的各式亭堂楼阁,石磨、水井、戏台 …… 浓浓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在街头,还能 " 偶遇 " 杂耍艺人,体验四时八节的民风民俗和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邮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里下河民俗风情展厅由老街区、城郊区、街面区、体验区等场景组成。

在设计时,他们特别参考了二十世纪 30 至 40 年代高邮的两条古街、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历史场景,希望用这种沉浸式展览,还原 80 多年前高邮的样貌,让观众们能够感受到这里独特的民俗风情。

VR博物馆

7000 多年文明史

2000 多年建城史

高邮

是大运河上的门户

是中国最早邮驿制度的见证者

拥有灿烂的文脉

扫描二维码

高邮市博物馆

为你打开一扇历史文化之窗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文颖 通讯员 顾伟

图 | 高邮市博物馆提供 部分为现代快报资料图

来源:中国大运河

相关标签

vr 博物馆 江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