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9 日,记者从六盘水市生态移民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六盘水市坚持以 " 稳得住 " 为重点、以 " 有就业 " 为核心、以 " 逐步能致富 " 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化 " 五个体系 "" 两个社区 " 建设,突出 " 五个强化 " 的工作举措,确保全市 " 十四五 "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强化统筹部署,推动工作落实。六盘水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及相关通知,进一步强化工作部署。各市区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联系包保安置区全覆盖,持续推进工作落实。
强化就业培训,抓牢群众增收。六盘水紧紧抓住就业增收的 " 牛鼻子 ",坚持 " 抓好产业促就业、抓好就业保稳定 " 思路,把握政策围绕保障出、产业围绕社区布、培训围绕岗位抓、就业围绕意愿推、平台围绕服务建的 " 五围绕 " 原则,带动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全市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 2.55 万户 5.76 万人,户均就业 2.26 人,搬迁家庭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收入更加满意。
强化文化服务,促进社会融入。为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搬迁群众加快融入,六盘水从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精神生活、激发内生动力、加强法制教育等方面着手,配套建成老年服务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等,为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平台。并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儿童节、国庆节及民族民俗等节日,在全市安置区开展 " 童言童语——听我讲述搬迁后的新生活 "" 喜迎二十大、文化进万家 "" 共建绿色家庭 构建幸福家园 " 等各类文化活动,不仅让搬迁群众增进互动交流、增强内生动力,还有效提升文明素质、促进民族团结。
强化公共服务,夯实社会基础。六盘水坚持 " 以人为本,为民服务 " 理念,全面构建为搬迁群众提供户籍、就业、就学、社保等办理、咨询、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线上线下便民服务网络。围绕 "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环卫有设施、购物有超市、运动有场地 " 的 " 六有 " 要求,不断完善安置区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配套基础设施,打造 "15 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为搬迁群众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出台提升安置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的若干措施,确保上得好学、成得了才,看得了病、看得好病。
强化社区治理,提升服务能力。六盘水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抓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的基层组织体系。打造一支 " 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全面推进 " 一张网一中心十联户 " 工作机制,深入排查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努力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事情,社区治理能力水平在精细化、人性化、现代化方面得到不断提升。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梦秋
编辑 邓文盈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