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元元,贵州贵阳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贵阳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讲师,中国舞蹈 " 荷花奖 " 民族民间舞大赛第六、七、九届 " 作品金奖 " 获得者,获得贵州省级 " 优秀教师 "、贵州省专业文艺奖 " 特等奖 " 等十余项省内外奖项,2022 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舞蹈舞剧编导)。
涂元元正在教授舞蹈
今年 3 月,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入选项目公布,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讲师涂元元申报的苗族女子群舞作品《走》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是贵州省今年唯一入选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的舞蹈作品,这标志着在民族民间舞蹈领域,贵州艺术创作能力和水平达到新高度。
苗族女子群舞《走》 展示民族文化之美
作品《走》为 24 人苗族女子群舞,时长约为 7 分钟。在创作作品《走》时,涂元元从苗族传统舞蹈动作中提炼出各种 " 走 " 的动态表达,并作为整个作品的主题。涂元元说:" 走这一动词,不仅仅是舞蹈中的动作,也包括苗族人民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走’的形式——有背东西上山的‘走’,有游方或跳舞的‘走’,有迁徙千年到贵州的‘走’,有生息繁衍的‘走’,更有思想上和文化不断发展前进的‘走’ "。
此次创作苗族女子群舞《走》,是涂元元在民族舞蹈创作中的一次大胆尝试,作品以 " 走 " 为主要表达方式,融合了贵州苗族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步伐特点,从独自踱步、相互穿插,到三五成群的进与退、集体的奔跑、追逐,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展示苗族文化的坚韧之美。" 我想要把苗族舞蹈之美的精髓提炼出来,用现代人的创新表达方式,把贵州的苗族舞蹈推向更大的舞台。"
在作品的音乐创作方面,涂元元请作曲者将苗族舞蹈元素融进现代音乐,配乐风格现代,韵律感更强,在电子音乐中加入了芦笙、苗族古歌等民族音乐元素,还创新尝试加入苗语说唱,呈现出了焕然一新的混搭风格。
田间地头采风学习 感受原生态舞蹈
苗族文化没有文字,但通过歌舞、刺绣、银饰等艺术形式,传达着对于世界及宇宙的认知,被称为诗意的表达。
2020 年,涂元元在参加第二届中国舞蹈艺术大展时发言说:" 对苗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一定要在尊重民间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发扬。"
涂元元曾经去雷山采风苗族铜鼓舞,这种舞蹈非常具有生活趣味:" 如传统舞蹈短句‘捉螃蟹’,标准舞蹈动作为脚点地五下,模拟‘翻开石头,看里面藏没藏小螃蟹’,后四拍一个交替步伐加抬腿,表现找到螃蟹后的喜悦。这样一个九拍的短句,从动作上看,前后两部分都很有特点,如果不了解它的含义,把节奏规整,或者加强某一动作的训练性去编排,就会破坏了动作背后的意义,失去了 " 捉螃蟹 " 的趣味感。" 涂元元说,在雷山采风时,当地苗族老艺人特意告诉她,动作缺一个,这个舞蹈就不是‘捉螃蟹’了。涂元元意识到,民间舞蹈有文化传承的功能,不能随意改动,可以在形式上创新,但舞蹈的内核一定是传统的。
" 即使是创新,也应当通过展现原汁原味的苗族舞蹈短句展现苗族人的文化精神。" 涂元元说,苗族舞蹈类型有很多," 穿起华丽盛装跳的节日舞蹈 " 只是其中一种,但苗族舞蹈文化远远不止华丽的外表,这个迁徙千年的坚韧民族,内心非常强大。涂元元认为,苗族舞蹈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身心的 " 放松 ",松弛的身体与愉快的心态共同构成了粗犷豪迈、" 松而不懈 " 的舞蹈状态,其实就是一种韧性。
涂元元曾经在剑河观看当地人跳水鼓舞—— " 一群人在泥巴地里围着圈跳舞,舞蹈动作只有一个,大家尽兴地迈开大步跳,跳累了就放慢脚步缓缓地摇,这样的围圈舞蹈,中途不断有人退出,也不断有人加入,这样的舞蹈形式可以跳三天。还有侗族大歌,听的时候,不知道歌是从哪里开始的,几个声部从弱到强慢慢唱起来,浑然天成;看跳铜鼓舞时,也数不清楚有多少个八拍,但舞者们整齐变换着动作,那种节奏感韵律感,令人着迷。" 涂元元说。
为了学习原生态苗族舞蹈,涂元元多次到苗族文化保存较完整的黔东南州采风。去台江县反排村,近距离观摩了由文化传承人演绎的反排木鼓舞原生风采;在雷山县掌坳村,涂元元一行人多次登门,用诚心打动了村里的传承人,终于得以亲见掌坳铜鼓舞。还有一次为观摩花棍舞,涂元元兜兜转转好几个地方,终于在下坝乡看到。这样的采风故事数不胜数。
" 过去每逢少数民族节日,我们就下乡采风,但是现在节日现场很难看到原生态的民族舞蹈,所以下乡采风之前我们一定要先联系当地的文化传承人。" 涂元元从 2008 年参加工作到现在,采风足迹遍布贵州苗族聚集地。她说:" 民族民间舞蹈原本就生长在民间,只有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零距离的采风活动,才能寻找到编创民族舞蹈的源泉与灵感。"
传承创新苗族舞蹈 贵州高校课堂特色课程
苗族舞蹈有铜鼓舞、木鼓舞、水鼓舞、踩鼓舞、板凳舞、锦鸡舞等几十种类型,苗族有上百个支系,但并不是每个支系的苗族舞蹈都适合进入学校课堂。
作为大学授课老师,涂元元认为进入校园教学课堂的苗族舞蹈,需要同时具备训练性、风格性,在不破坏其文化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提炼整合。
涂元元的大学舞蹈老师是我省著名民族民间舞蹈教授代筑娴。上世纪 80 年代,代筑娴教授开始着手整理贵州苗族民间舞的教材,尝试提炼贵州各地区苗族舞蹈的总体风格特点,并按照课程教材的逻辑梳理元素。如今,涂元元成为大学舞蹈老师后,代筑娴教授曾告诉涂元元: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专业教材也要与时俱进,年轻教师要着眼于当下,根据学习需求在做好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修改教案。涂元元说:" 有这样优秀的前辈在鼓舞着我,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做。"
涂元元认为," 身心合一 "" 松弛而有力量 " 是苗族舞蹈的最大特点。她常常要求学生先模仿,然后要跳出自己的风格。为加深理解,在涂元元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写出关于对苗族文化的理解,更要能口述苗族舞蹈和其他民族舞蹈的不同点。
苗族舞蹈是贵州大学的特色课程,在未来的教学计划中,涂元元还想拓展新的教学组合,把贵州苗族的反排木鼓舞、丹寨锦鸡舞、贞丰板凳舞、雷山铜鼓舞等民族舞蹈的文化精髓传授给学生,她说:" 这将是很长远的一件事情。"
作者 舒锐 覃伟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