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的蒲葵树,浑身是宝,亦是湛江吴川市王村港镇开展产业振兴的 " 法宝 "。为进一步发扬当地特色葵艺文化,实现王村港镇葵业产业再发展,广州派驻湛江市吴川市王村港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简称 " 驻镇工作队 ")联合镇农村农业办、葵业公司赴往江门市新会区开展专项调研,学习借鉴葵制品企业品牌创建与产业发展思路,主动引进葵艺专家到王村港镇传经送宝,为当地葵业发展 " 点睛 "。
工作队和镇领导调研王村港葵业发展情况。
为复兴葵艺工业 " 走出去 " 取经
据了解,王村港的葵树种植与葵业生产历史悠久,镇内曾种有万亩葵树,被誉为粤西 " 葵业之乡 "。由于镇内的葵艺产品单一,主要以简易的葵扇、扫把、漂染工艺品为主,市场受众少,难以扩大种植规模,且葵叶种植经济收益低,一片葵叶的收购价在 0.2-0.5 元左右,以致葵叶种植与及其配套加工生产规模逐年萎缩。
驻镇工作队一直关注该现状,认为要实现王村港镇葵业再发展,必须要 " 挖文化、提技术、抓营销、创品牌、扩规模 ",助推葵业特色产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带动王村港乡村振兴。
工作队参观调研新会葵树博览园。
12 月 8 日,驻镇工作队牵头,组织农业农村办、葵厂负责人赴往江门市新会区,以 " 走出去 " 方式开展乡村振兴产业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葵博园、葵艺馆和葵叶生产基地,通过实地观摩,听取讲解、现场交流的方式,学习新会葵艺发展史与及精湛的葵工艺。交流中,江门市新会葵艺区级传承人余惠云为工作队、镇干部和企业代表介绍了当地葵业发展史,展示馆内葵艺品,并为王村港镇的葵业发展献言献策,并表示,双方可以共同深入协作,把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邀请专家实地考察探索 " 突破口 "
工作队与新会葵艺非遗传承人余惠云座谈交流。
调研结束,驻镇工作队主动邀请新会葵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葵艺馆的负责人余惠云老师来湛,以 " 请进来 " 的方式,引入先进的葵业文化到王村港镇,共同探索本地的产业发展方向。
12 月 14 日,余惠云一行应邀到王村港镇就葵业文化产业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参观镇上现存的家族性葵业企业、生产厂房等。镇委副书记、镇长李观强,驻镇工作队,葵业企业代表与余老师一行开展座谈。
李镇长介绍了王村港镇的葵业产业现状,并表示王村港镇葵业发展根底虽厚但欠缺发展助力与方向,希望与新会葵艺馆结对合作,学习其先进文化和产业发展,大家协同发展。
新会葵艺传承人余惠云调研王村港镇葵叶加工厂。
镇委副书记、工作队队长刘湘文表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希望通过工作队牵桥搭线,把新会区的葵艺引进来,立足王村港实际,取长补短,探索王村港葵业发展亮点,做大做强当地葵业。
余惠云表示,要推进王村港葵业文化产业,就要找准 " 产学研商游 " 的定位,聚焦蒲葵种植端、研发端、加工端、销售端。然后,可从旅游观光端等方面寻找突破。
接下来,王村港驻镇工作队将积极推动王村港葵业产业发展,争取以葵业项目与王村港镇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巩固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通讯员 陈彩霞
图片:通讯员 林帝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