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12-19
中国抗疫这三年丨“别忘了陪我们走过三年的每一个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遇事见人心,别忘了陪我们走过三年的每一个人。" 在 " 疫情三年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 的话题讨论中,网友这条留言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 " 陪 " 字,对经历了三年抗疫的我们来说,是陪伴,但不是简简单单的陪伴。它记录了一千多个艰辛艰苦、勠力同心的日日夜夜,留下了一个个义无反顾、守望相助的身影。" 天使白 "" 橄榄绿 "" 守护蓝 "" 志愿红 "…… 刻印在我们所有人的记忆中。

忘不了,那些以生命赴使命的最美逆行。

2022 年底,86 岁的钟南山院士在高校做科普讲座,针对最新疫情形势给出建议。" 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无新冠后遗症 "" 越晚‘变阳’ 症状或越轻 "…… 一番话让人倍感安心。我们不禁回想起,2020 年疫情暴发之初,那张在网上热传的照片。照片中,钟南山院士靠着餐车座椅,面容疲倦。后来,全国人民都知道,那时的他,正星夜兼程赶往武汉。

"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三年来,从最初的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后来迎战德尔塔等变异病毒 …… 我们亲身经历过,或者亲眼看到过太多这样的故事。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医护人员脸上的口罩勒痕、因闷热过敏红肿双手时内心的感动;记得看到 " 我有抗击非典的经验,让我去 !"" 不计报酬、奋不顾身、随叫随到!" 等请战场景时的震撼 …… 面对世纪疫情,无数英雄挺身而出,给了生命以最强劲的守护。因为有他们的守护,我们才安心。

忘不了,那些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的携手同心。

" 全村的龙把最硬的鳞给你 ",三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会师武汉时,一位网友借用国产电影《哪吒》中的一个情节,形容这一举全国之力驰援湖北武汉的动人场景。电影中,全体龙族用最硬的鳞片,给敖丙制成了一件坚不可摧的万鳞甲。而在这场武汉保卫战中,各地人民拿出最好的 " 鳞 ",为武汉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谁又能忘得了呢?

这是中国人面对灾难时的一份底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起面对过五波全球疫情的冲击,百余起聚集性疫情。当黑龙江、内蒙古、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告急时,来自各地的兄弟姐妹携手而来,投入到抗疫中,一次次让所有人看到中国人的团结。正是这份团结,让我们在新冠病毒夺去全球数百万人生命的时刻,始终将中国的发病、重症、死亡比例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让 14 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忘不了,那些日日夜夜、寒来暑往的坚守。

疫情三年,很多平凡英雄为我们筑起一道道无形的抗疫防线。

他们是忙碌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是酷暑极寒中始终坚守在一线社区工作者、片区民警,是穿街走巷、送来急需物资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满身汗水换来城市洁净的环卫工人 …… 他们曾在疫情最危险的时候,勇敢站在抗疫的第一线,为我们遮风挡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日子里,身处各行各业的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防控疫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在三年疫情中,不能忘记的还有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邻居等。无论是相处时的关心和照顾,还是分开时的思念和牵挂,都让我们在与病毒斗争的日子里,感受到温暖和关怀,看到光明和希望。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我们经风霜历风雨,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永远忘不了那一幕,一位医务人员陪着卧床的老年病人沐浴在夕阳下,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山河大江,穿过人海茫茫,再回首这三年,会发现日落下的两个身影,映照着疫情中所有闪光的人。那是刻在全体中国人心中的一份共同记忆,是我们相扶相携,战胜疫情的共同岁月。

一审丨编辑 孙悦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张鹏

来源丨新华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