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汕头 2022-12-19
【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品质能级】以潮汕文化铸魂“12221”,建设具有汕头特色的“12221”市场体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编者按:2019 年,广东发挥首创精神,以湛江徐闻菠萝为最早的试验田,启动农产品 "12221" 市场体系建设。四年来,"12221" 市场体系建设实现从无到有、从 1 到 N,在广东 21 个地级以上市落地生花,实现全省市域全覆盖,涵盖广东水果、茶叶、花卉、畜牧、水产、丝苗米及预制菜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迸发出高质量发展活力。为充分展现广东各地 "12221" 市场体系建设丰富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南方农村报推出 " ‘ 12221 ’大家谈 " 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2 个全国名特优秀农产品,8 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2 个 " 粤字号 " 农业品牌,1 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 9 个省级、17 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粮蔬(果)类、水产类、畜牧类、食品加工类(如预制菜等多个)…… 这是汕头市打造农业品牌的成绩单。

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近年来,汕头市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着力点,以潮汕文化铸魂,以澄海狮头鹅为代表,积极推进农产品 "12221" 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逐渐实现 "12221" 市场体系建设全市全覆盖,走出一条具有汕头特色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此,南方农村报(下称 " 南农 ")专访了汕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泽泉。

李泽泉(右二)组织汕头市预制菜产业联合会筹备会

基本实现 " 一县一园 " 发展格局 主导产业价值近 110 亿

南农:近年来,广东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汕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如何?

李泽泉: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新时代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汕头市委、市政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市级产业园创建,以打造粮蔬、水产、畜禽 3 个百亿集群为发展目标,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6 个、市级产业园 14 个,基本实现 " 一县一园 "。截至 2021 年底,仅澄海区蔬菜、澄海区狮头鹅、潮阳区丝苗米、潮南区生猪等 4 个省级产业园及首批 7 个市级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总产值就达近 110 亿元,二、三产业产值均超过一半。

产业链条日益完善。通过产业园建设,补齐加工及流通短板,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深度融合。省级、市级澄海区狮头鹅产业园 2021 年实现园内狮头鹅出栏 585 万羽,综合产值超过 35 亿元,比创建前 31 亿元产业规模增长超过 4 亿元,已逐步形成涵盖种鹅繁育、种蛋电孵、鹅苗销售、肉鹅饲养、冰鲜配送、卤制加工、羽绒加工、电商销售等完整产业链条。澄海区省级蔬菜产业园联结一批专业批发市场、销售流通组织以及潮汕小菜加工企业,产业园内耕地每亩年创值最高 15 万元、平均创值 4.28 万元,处于全省较高水平;潮阳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实现 " 稻谷烘干贮藏加工一体化 ",稻谷加工水平全面提升。

科技含金量越来越高。潮南区生猪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广东德兴建设的北欧农场将 AI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养猪领域,实现对生猪养殖生产全流程控制。澄海区狮头鹅产业园加强与省农科院等院校科技对接,加快应用先进新技术、新品种、新管理模式。龙湖区酱腌菜产业园搭建 " 粤东特色食品发酵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 和 " 汕头市特色食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加快行业科技成果应用等。2018-2020 年创建的 4 个省级产业园,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达 3737 万元,建有专门研发机构的企业 2 家,拥有农业科技研发和科技推广人才 84 人。

联农带农富农效果显著。目前,4 个省级产业园共集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35 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 3 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其他企业近 250 家;吸引返乡创业人员 1861 人,吸纳农民就业 4120 人,辐射带动农户 3.79 万户;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53 万元,比建设前增长 37%。其中,澄海区狮头鹅产业园联结带动农户 2494 户,吸纳农民就业 340 人,吸引返乡创业 324 人,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127 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17% 以上。

接下来,我市将在第一轮产业园建设基础上,加快构建市级、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高水平打造产业园 2.0 版,夯实农业 " 压舱石 "。

以潮汕文化为底色 提高汕头农业综合竞争力

李泽泉:汕头文化是以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为底蕴、海洋文化为特色的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自唐代开始,汕头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近代以来,潮汕籍侨胞为生活所逼或为逃避战乱,远渡重洋到海外谋生,可谓 " 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 "。

优质农产品,缺的不是实用价值、不是功能价值,缺的是文化价值,是心理价值。通过将传统潮汕文化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创建和实施农产品品牌,对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要生产出好产品,树立自身优势。品牌是品质的体现、信誉的凝结,叫得响的品牌产品必是有过硬的质量保证的拳头产品。汕头雷岭镇地处汕头市潮南区大南山南麓,荔枝种植面积 4.4 万亩,是广东省中晚熟荔枝主产地,素有 " 粤东荔枝之乡 " 的美誉。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巨美人、冰荔等名特优新品种,打造良种栽培示范园;发展机械化和智能化,培育高标准荔枝园,示范引领当地荔枝基地高标准发展。目前,雷岭镇经国家级、省级认证的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达 2.38 万亩。

二是要讲好品牌故事,用好传播媒介。农产品较其他商品差异化偏低,好产品想卖出好价格,离不开品牌传播。品牌打造,首要塑造品牌形象。" 一艘红头船,几多过番客。" 红头船,既体现着潮汕人敢闯敢拼的魄力,也载满着潮汕游子的乡愁,是我们塑造农业品牌形象的文化积淀。随着农产品食品化风口的到来,无数潮汕风味的预制菜,走向世界,以传统的口味、全新的方式,再度勾连起海外侨胞的味觉纽带。

三是要善于借船出海,实现品牌价值转化。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也不只是某个个体的苦心孤诣,产业从业者要善于抱团发展、借船出海。作为濠江水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施主体之一,汕头市金派食品有限公司入选 " 圳品 ",在 " 年鱼经济 " 打造背景下,金派借势推出优质爆款年鱼产品,火爆市场。

南农:当地在发展数字化农业方面取得怎样成效?

李泽泉:数字农业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2022 年初,汕头市农业农村局与汕头移动签订《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农业生产数字化、5G 智慧农业、农业云大数据平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和探索,全面提升汕头农业农村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其中,汕头移动打造的智慧农业项目,通过两个系统、一个平台,探索出 " 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准管理 " 的新型数字农业模式。该项目融合近地传感、物联网等技术,建设面向农田环境信息获取的近地感知的生产用田信息感知系统,实现土壤信息、水分、肥力、种子等信息采集数字化;通过农田智能作业装备系统,在信息采集、除草、收获等环节实现 " 装备作业无人化 " 目标。这两大系统,连接着后端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并同步接入冷罐监测数据,有效解决了传统田间作业人员在数据管理时查找数据不方便、运用数据不高效等痛点,实现管理服务网络化。

接下来,将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 ( 种业 ) 、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助力汕头乡村振兴建设。

"12221" 体系全市覆盖 打造百亿级狮头鹅产业

李泽泉:主要改变和成效有市场意识的觉醒、品牌意识的增强、数字应用的拓展、对外步伐的加大、市场体系的健全。俗话说," 无鹅不成宴 "" 无鹅肉不滂沛(丰盛)"。澄海狮头鹅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全市唯一的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近年来,汕头市深入推进 "12221" 市场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市场主体合作,以澄海狮头鹅为代表的汕头农业逐渐销往全国、走向世界。主要经验做法有:

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稳定的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搭建狮头鹅上下游行业和企业沟通的桥梁,在推动成立汕头市狮头鹅产业协会,积极申报创建省级狮头鹅产业园,投入 2.3 亿元打造狮头鹅加工流通集聚中心等 " 一心一街二区 " 功能区。产业园将于年底前建成,集聚十多家龙头企业和超千户农户,肉鹅年出栏量将超 1000 万只,产业规模将超 50 亿元。依托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机构,以及众多经验丰富养殖户,建立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和种鹅饲养等 4 个农业地方标准,推广应用 " 狮头鹅反季节生产技术 " 等繁育技术,奠定澄海狮头鹅在国内鹅界的领军地位。目前,澄海狮头鹅产业逐步形成种鹅繁育、种蛋电孵、鹅苗销售、肉鹅饲养、冰鲜配送、卤制加工、电商销售、羽绒加工等完整精细产业链,正迈向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目标。

二是积极推动产销紧密对接,有效促进产销两旺和农民增收。近年来,通过推进 "12221" 市场体系建设,乡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借力电商平台,畅通宣发销售渠道。雷岭荔枝与京东物流合作,打造物流冷链中心,解决荔枝贮藏难题,为雷岭荔枝 " 出村进城 ",走向更多销区城市提供坚实保障。创新营销策略,将眼光从产区市场转移到销区市场,将我市雷岭荔枝带到长沙,销往全国。通过 " 直播带货 " 网络营销模式助力荔枝销售。雷岭镇荔枝出口生产基地达 2000 亩,已连续 17 年出口美国,荔枝品质深得国际销区市场的认可。

三是推动名优农产品加快数字化、市场化、食品化建设,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制定澄海狮头鹅卤制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狮头鹅 " 中央厨房 ",配备高标准检验室、生产车间、速冻生产线等专业化设备,通过集中采购联结狮头鹅养殖、屠宰等原料上游,推动电商平台、餐饮店等联结销售下游,打造狮头鹅产品从田野到餐桌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狮头鹅产销紧密对接,打破各种壁垒与自我小循环来促进 " 大循环 "。发布 " 鹅十条 ",通过建设汕头狮头鹅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地方标准体系和电商直播基地等措施加快狮头鹅数字化、市场化、食品化建设。

四是注重品牌打造,全面提升农业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积极对接、联动市场,立体化开拓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组织我市特色农产品经营主体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食品博览会、省农博会等重要展会,参与广东四大名鹅产业发展交流会,提升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对外交流合作水平,扩大农业品牌知名度。澄海狮头鹅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狮头牌狮头鹅、滨裕养殖有限公司鹅师傅牌狮头鹅、心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心瓷牌狮头鹅卤鹅肉入选 " 粤字号 " 农业品牌目录。这些闪亮的金字招牌有力地提升了狮头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五是加快推动优势农产品国际化销售,稳抓比较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借助澄海创建广东省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一契机,积极拓展狮头鹅等特色农产品国际市场,支持引导企业完成海关备案,并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际采购单位形成合作,推动狮头鹅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目前,已有汕头市鹅品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 4 家企业通过海关、商检部门备案认证,心瓷科技、物只卤鹅 " 卤鹅预制菜 " 在 2021 年底分别出口香港、泰国,实现出口零的突破。举办荔枝文化节、" 喊全球吃澄海狮头鹅 " 汕头澄海狮头鹅文化节暨广东(汕头)农产品 RCEP 国际合作论坛、狮头鹅美食文化直播、云评比、网红直播带货等系列活动,推动产业上云端,覆盖全产业链发展。同时,结合潮汕本土文化为品牌赋能,扩大我市金字招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实现产业的品牌化、年轻化、互联网化发展。

南农:接下来,汕头市 "12221" 市场体系建设将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李泽泉: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是汕头乃至广东最大的短板和 " 潜力板 "。

接下来,汕头市将继续大力推进 "12221" 市场体系建设,通过举办 2022 汕头市预制菜(牛肉丸)美食节暨预制菜产业发展峰会,持续探索打造汕头预制菜特色品牌,提高茶叶、海产品、狮头鹅、油柑、橄榄、紫菜为代表的农产品的价值。同时,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大契机,充分发挥我市地理区位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项目扶持、技术指导、产业拉动,全力推动乡村产业规模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品牌发展,推动我市更多名特优新农产品走向国内和国际大市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铺展乡村振兴蓝图。

【作者】覃家超 王磊

【来源】南方农村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汕头 广东 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