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2-12-19
助力“双碳”,吉林加紧打造“陆上风光三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自正式提出 " 双碳 " 目标以来,我国多地加快布局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吉林省作为国家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松辽清洁能源基地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正致力打造西部 " 陆上风光三峡 " 等重点工程,为 " 双碳 " 助攻。

立足风多、光多、未利用土地多等资源禀赋,吉林西部正在完善产供储销全链布局,探索 " 风光氢一体化 " 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体系建设路径。其中,规模持续扩大的 " 陆上风光三峡 ",预计 3 年后将在新能源装机和年发电量两项指标上超过水上三峡。

" 风光 " 正好

吉林西部地势平坦,凛冬时节虽无东部山区层次分明的林海雪原,却有江河纵横湖泡互济凝成的阔野冰原。驱车而入,不计其数的风车映入眼帘。"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 曾是吉林西部居民对当地气候的吐槽点,近些年却成了这里吸引资本进驻的着眼点。

从广东珠海纵跨近 23 个纬度北上至吉林白城通榆的唐勇,就是为 " 追风 " 而来。" 我们公司门前有条风电大路。" 他说,大路两侧汇集了远景、三一、东方电气等 8 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从扇叶、主机、塔筒到法兰、箱变、电控。" 一座县城的一条街路有这么齐整的风电产业链,在国内也是不多见的。" 他感慨。

图为镇赉县黑渔泡镇的风电场。潘晟昱 摄

风电大路,是吉林西部加强新能源体系布局的缩影。唐勇担任董事长的通榆水发达驰电气(吉林)有限公司是一家输变电设备供应商,也是风电装备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记者在风电大路看到,一辆辆装载巨大风叶的卡车缓缓驶过,龙门吊几乎成了两侧企业门面的标配。

" 风力 " 驱动下,吉林西部 10 余年前就已成为国家首批 7 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这里处于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西南气流通道上,是中国风能储量富集地区,还是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带,未利用土地资源多,开发潜力大,且交通日益畅达,形成 " 风 " 聚产业的基础。

" 风好光也好 " 是业界对吉林西部的赞誉。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吉林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达 1263 小时,位居全国前列。

7800 余块光伏板,以一望无尽的矩阵分布在 100 余口油井和 5 座场站周围,这是记者在位于松原的吉林油田看到的景象。吉林油田曾是典型 " 三低 " 油田,受制于先天禀赋等要素,传统生产模式下成本难以下降。为此,吉林油田将绿电业务作为 " 新大陆 ",先后启动了 15 万千瓦、55 万千瓦、130 万千瓦风光电项目,截至今年 10 月 15 日已累计并网发电 76.05 万千瓦时。

" 吉林省正在打造可再生能源发展三大板块。" 吉林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王春雨表示,西部集中开发风光资源,形成绿色能源生产区,打造 " 陆上风光三峡 ";中部重点开发分散式风光资源,形成低碳消费核心区;东部重点开发水电资源,打造 " 山水蓄能三峡 ",形成东北应急调峰保障和储能区。

" 陆上风光三峡 " 是吉林可再生能源发展三大板块的核心。主体区域包括白城、松原、四平等 3 市 11 县,预计 2025 年实现新能源装机 3000 万千瓦、年发电量 800 亿千瓦时——两项指标均将超过水上三峡。

作为 " 陆上风光三峡 " 的配套支撑,吉林西部还在打造 " 中国北方氢谷 "。长期以来,全球多地都面临着风电、光电自身特点导致的储存与消纳难题。为此,今年 10 月,吉林西部启动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投产后将助力实现省内消纳、外送、制氢等 3 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图为镇赉县工业集中区的成来电气风机罩生产线。潘晟昱 摄

" 中国北方氢谷 " 第一个上线产品是公交车。2020 年,东北首条氢燃料公交车线路在白城开通。记者发现,这款车不仅驾驶室、乘客席富含科技感与舒适感,关键是其排出的不是废气而是水。虽因省外购氢等问题一度停摆,但今年底当地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投入运营后,这款车将重新运营且增设全域旅游线路。

今年前三季度,吉林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已达 1265 万千瓦,同比增长 32.74%,增速创历史新高。

" 双碳 " 驱动

" 年底,白城将建成吉林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白城市能源局副局长田秀华介绍,白城是吉林装机容量最大的城市,白城新能源产业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比也是省内领先。她认为,吉林西部多年来新能源产业不断实现跨越发展,与对全球的减碳承诺密不可分。

11 月 20 日,联合国气候大会第二十七次缔约方会议(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落幕。大会就 " 公约 "《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落实及治理事项通过了数十项决议,成为应对人类社会工业化以来全球变暖及其伴生相关问题的又一次有力推动。

业界认为,自 1995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首次缔约方会议以来,因全球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自然环境等差异,真正产生里程碑意义的是在京都举办的 COP3 和在巴黎举办的 COP21。其中,2015 年 COP21 产生的《巴黎协定》首次提出 " 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1.5 ℃之内 " 目标。

《巴黎协定》的共识来自新时代中国的有力推动。在 COP21 举办的前一年,我国便提出了 2030 年碳达峰目标,并于 6 年后正式提出 " 双碳 ",并涉及 2030 年国内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 12 亿千瓦以上的具体目标。在此背景下,吉林利用既有禀赋抢抓机遇,在西部深挖 " 风光 " 潜力。

资料图片

通榆是吉林西部的 " 风口 ",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省 1/3。在通榆三一风电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零碳智造产业园里,工人们正在车间忙着组装主机,院内一个个巨大叶片壮观排列等待装车。公司行政经理陈永春说,近年来基础设施改善,企业运输时间成本降低了,设备远销新疆、甘肃、云南等省区。

这座县城的 " 风能 " 越来越足。从 1998 年建成全省首家风电厂起步到引进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 建链 ",从风力发电并入国家电网到吸引装备制造企业陆续进驻,当地风产不断 " 上新 "。今年 2 月,通榆三一风电启动零碳智造产业园项目,着力打造绿电体系产业园区。通榆天能重工在今年扩大了产能,可实现年产风电塔筒 20 万吨,年产值可达 20 亿元。

与 " 风 " 不同,光伏发电无须机械能转化,且转化效率更高、成本下降空间更大。2015 年以来,我国有序推进光伏发电 " 领跑者 " 计划实施和基地建设。白城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光伏 " 领跑者 " 基地,在东北地区百万千瓦级光伏大基地建设中对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成本节省进行持续探索。

站在白城光伏领跑奖励激励基地兴东 220kV 升压站瞭望台上,记者看到一望无垠的光伏方阵正靠智能追光技术运行。副站长郭颂说,升压站已连续安全运行近 900 天,2020 年并网以来年发电量约 3.7 亿千瓦时,光伏让这片重度盐碱地得到利用,未来还将配合周边村屯发展 " 光伏 +" 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双碳 " 驱动下,吉林省能源生产结构也在加速转变。2020 年吉林省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 30.5%,比 2015 年提高 11.1 个百分点,在能源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王春雨表示,新能源产业除了能推进生产生活用能低碳化,提高新能源消费占比,还能推动工业用能成本下降,助力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

" 氢动 " 未来

国家能源局 2021 年统计,近 10 年来我国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单位千瓦平均造价分别下降 30% 和 75% 左右。虽然产业链集成制造压缩了成本,但风时来时去、光昼出夜伏的属性决定了其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固有特性导致其尚难适应清洁能源带来的电力波动,所以 " 弃风弃光 " 在多地尚存。

吉林选择 " 风光氢一体化 ",以氢盘活下游。吉林属于电力外送省份,省内用电市场尚不能满足清洁能源消纳需要。统计显示,目前吉林清洁能源已开发容量约占可开发量的 10%,虽然未来空间广阔,但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前找出符合 " 双碳 " 需求的消纳渠道,避免发出的富余电浪费掉。

氢是较为理想的零碳燃料,被业界认为是能源替代的万金油。在未来风光发电成本继续下降的预期下,新能源电力生产的绿氢,被认为是未来市场最具规模性和竞争力的氢气来源,还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关键要素。

10 月 26 日," 氢动吉林 " 暨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白城大安启动建设。项目由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首期工程新能源装机 80 万千瓦,预计 2024 年投产。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制绿氢 3.2 万吨、年制绿氨 18 万吨,每年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65 万吨。

安全高效的储运技术是氢能大规模商业化的前提。" 在‘氢动吉林’中,我们选择‘氨和甲醇’破解氢储运难题。"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氢能产业中心主管李忠恕表示,具体是将绿氢合成绿氨、绿醇视作储能," 风光 " 资源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长时间存储和远距离、跨地域运输。

吉林作为中国一汽总部所在地,近年来还力促 " 氢动 " 汽车。目前,解放、红旗等品牌均在加强氢研发与应用。今年 6 月,一汽解放 300 台解放氢燃料电池车从长春发车,交付到上海、北京、山西等地用户手中。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一汽解放氢燃料电池车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峰值效率 60%,电机高效区占比达 85%。

吉林近期发布的《" 氢动吉林 " 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显示,将把发展氢能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主要聚焦氢基化工、氢能交通、氢储能、氢能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资料图片

为适配 " 陆上风光三峡 " 建设,吉林西部还在推进白城、松原、四平双辽等地区的 3 个绿电产业园区建设。园区将采用 " 源网荷储 " 一体化模式,形成低电价政策洼地,通过增量配电网将风光能源发电站、用来调解发电稳定性的储能设备、消耗电能负荷端连接起来,构建独立运营体系。

" 白城绿电产业园区辐射半径达 100 公里,每年可为区内绿色新材料、绿色冶金、绿色装备制造、绿色大数据、绿色食品等 7 大产业园供电 550 亿千瓦时,进而为落实‘双碳 ’目标、实现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动能。" 田秀华说。

来源:吉报调查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吉林 新能源 三峡 双碳 产业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