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2 月 21 日上午 9 时 30 分,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施工的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湛江湾海底隧道 " 永兴号 " 盾构机成功穿越 2500 米湛江湾海域段,进入湛江主城区,标志着广湛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又取得一重要阶段性胜利。
广湛高铁正线全长 401 千米,设计行车时速 350 千米,线路起于广州火车站,途经佛山、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等市,终至湛江北站,工程总投资约 998 亿元,为广东省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高铁项目。
据中国铁路设计集团设计总体缪铭铭介绍,全长 9640 米的湛江湾海底隧道设计为单洞双线,是全线唯一采用盾构施工法的隧道,其中 7551 米盾构区间由一台开挖直径 14.33 米的盾构机完成施工,是我国目前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的大直径穿海高铁盾构隧道。
海域段长 2500 米,最大埋深 31 米,开挖断面大,穿越全断面粉质黏土,刀盘易结泥饼。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总承包项目部和中铁十四局项目部超前筹划、精心组织,邀请业内专家对下穿海域段专项施工方案了进行了反复论证、完善,进行技术上的充分准备。入海前,参建各方对各项入海准备工作进行施工条件验收,突出了盾构机工作状态检查与监测,建立了 24 小时领导带班盯控制度,实时监测盾构机工作状态。施工过程中,搭建并应用盾构施工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盾构机实时监控、动态调整掘进参数、加强盾构机维保管理,全力保障物料供应。在周围环境监测方面,全面展开海面巡视和洞内变形监控量测,落实各项保证工程稳定措施。过程中突出应急管理、预案在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全员应急抢险意识和能力,为盾构机安全穿越海域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 盾构机在海底掘进中还遭遇到铁质胶结石英砂岩,石英含量高,对盾构机刀具和管路都造成了严重磨损 "。据项目部盾构经理王浩介绍,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改进盾构机排渣系统,数次优化刀具材料和型式,及时更换刀具。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对海域潮汐水位反复变化下盾构施工参数如何控制以及隧道结构受力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克服了泥浆和钻渣输送距离长、全断面硬塑粉质黏土地层掘进排渣难等难题,历时 9 个月,安全穿越湛江湾主航道。
截至目前," 永兴号 " 盾构机安全掘进 3856 米,全程掘进过半,即将由 " 穿海 " 转入 " 穿城 " 模式," 下一步盾构机将会依次侧穿湛江海湾大桥匝道桥桩,最小净距仅 1.2 米,长距离下穿湛江市主城区,道路两侧建构筑物密集,多次下穿市政管线,地质复杂,隧道埋深从 30.7 米逐步减小至 4.9 米,盾构施工地层沉降与变形控制面临着重大考验。" 中铁十四局项目部盾构经理王浩告诉记者。
据悉,广湛高铁是国家 " 八纵八横 " 高速铁路网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通道。高铁通车后将实现广州中心城区至湛江中心城区 90 分钟互达,对提升粤西地区区域经济地位、将湛江市建设成为北部湾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升级优化交通布局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通讯员 刘福昌 张朋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