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类社会力量聚焦 " 三农 " 领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因素。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汇聚了大量有担当的爱心企业,也成就了众多乐善好施的企业家以及重乡情的乡贤。
最美家乡水,最亲故乡人。
这些爱心企业、爱心企业家以及乡贤,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成功开创了广东社会帮扶新路径,为全国贡献了广东智慧。
新快报推出系列报道,见证广东省乡村振兴 " 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 " 行动落实落细落地见效,记录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围绕重点任务因地制宜、精准结合展开的广东帮扶故事。
" 这两年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用起来之后,村里再没有污水横流的现象了。村民晚上休闲散步,每隔不远就能找到公厕,大家都说很方便。" 梅州市兴宁市刁坊镇建兴村支书吴伟浩说,这两项由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筹资支持建设的民生设施得到了村里乡亲们的一致点赞," 我们很感谢镇里、市里和基金会的关心。" 实际上,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近年来设立了 " 脱贫攻坚献爱心 " 和 " 三区民生基础工程 " 的帮扶项目,努力筹资为我省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完善民生基础设施。其中,筹集了共约 250 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兴宁市刁坊镇 25 座农村公厕建设工程项目,促进镇上 32104 人受益;另外努力筹资约 498 万元支持兴宁市建设 10 个自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促进当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受益 2837 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维护运营成本不高。
因地制宜建设 " 人工湿地 "
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蓝绿色栅栏围住池塘,水面上漂浮着具有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村屋、蓝天倒映在平静水面上,空气中也无任何异味 …… 建兴村干部提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下称 " 人工湿地 ")解决了原本村里污水横流的问题,2020 年投入使用之后,建兴村的整体环境面貌也由此得到了提升," 既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还增加了美化景观。"
在人工湿地建设之前,建兴村各户人家也有小型氧化池,但日常的厨房用水等多未经处理便倒入村子的露天主沟中,常有溢到主道上来的现象,影响村容村貌的同时,还带来了卫生隐患。而现在的人工湿地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原来,该项目充分结合了当地客家民居门前通常都会设置池塘的建筑传统,直接将池塘转化成拥有氧化净水功能的人工湿地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吴伟浩说,他们通过规划所专业人员选定了处于全村最低处的一口池塘打造处理系统,再通过地下管道将污水集中至该处,基本覆盖了建兴村各户人家。
无独有偶,河塘岭村中心自然村片区的村民们也享受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便利。河塘岭村支书提到,在建起人工湿地之前,中心村村民也提过污水集中处理的需求。加之村里原有块邻近村民池塘的荒地,合计之下,河塘岭村便结合人工湿地建设,利用起荒地打造成一个集污水处理、村容美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场所。" 如今该片区不仅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还多了休闲散步的场所。" 河塘岭村村支书刁强华提道。
■河塘岭村中心自然村利用荒地建起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公厕便利了村民生活
节能增效村里无大负担
除了新增了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外,建兴村还新建了 7 个农村公厕," 非常实在地解决了我们村的‘老大难’问题。" 吴伟浩补充。
建兴村村民多密集居住,且村里保留着不少传统民居," 村里办红白事等还是会回到老屋里操办。" 由此,建兴村在建设农村公厕时特意围绕老屋等村民较多聚集的地方选址,一举解决了此前村民办事难找厕所的尴尬局面," 带来了很多便利,村民们都很支持。" 建兴村干部还提到,建成的公厕使用率很高,并且由各村小组共同负责维护管理,村民的卫生意识等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公厕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都未给村里增加维护负担。刁强华提到,人工湿地主要依靠水生植物等发挥净化处理作用,只需要保洁员定期清理格栅池、每年收割一次水生植物等即可,对村里没有产生其他维护负担。而农村公厕的水电等日常维护也 " 不用花费大力气 ",用了小钱就办好了民生大事。
不仅是兴宁市刁坊镇的农村公厕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更多帮扶项目仍在助力完善老区苏区、民族地区。截至 12 月 20 日,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的 " 助力脱贫攻坚献爱心 " 和 " 三区民生基础工程 " 两个帮扶项目还为东源、连南、连山、始兴、大埔、五华、平远、梅江区西阳镇、茂名市电白区、雷州、廉江、徐闻、湛江开发区等部分村建设农村厕所、污水处理设施、图书室、集中供水工程、户装光伏电站、美丽乡村风貌提升工程等民生基础设施,两个帮扶项目已筹集并拨付资金约 3300 万元。接下来,项目将继续协助落实相关美丽乡村建设,为我省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