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井、四眼井、六角井、瓢儿井、甘露井、胭脂井、铜钩井、还阳井、同乡共井 …… 南京是一座和井有关的城市,曾经,大街小巷处处有井。
《江苏文库》里多处有记载,其中《白下琐言》里写道:" 城中人口辐辏,食井不可胜计 ……" 冷冬里,井水神奇不结冰,拎一桶井水上来,温温的。
只是,伴随城市的变迁,井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唯有井圈上那深深浅浅的绳痕,成了岁月的记忆。
南京还有多少古井,它们有些什么传奇故事?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的专家团队,用一年多的时间,对南京水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作为水文化遗产的内容之一,专家学者们调查了井泉 165 座,遍及各辖区。
01
最密集
老城南的古井
水井不言,记录城市变迁。
南京历史上有上万口井,据记载,清末江宁府城内(今南京老城)内还有 5000 多口。
据《江苏文库》收录的《首都之井水供给》记载,南京的井水比较清洁,水质优良;而且井水和地下水通连,不易枯竭。民国时期,由于南京城人口越来越多,为解决饮水问题,城内纷纷凿井,只是效果不一。于是,当时的农矿部开始着手调查地质,调查内容包括已凿井的深度、水量、岩层次序等等。
" 我们小时候,自来水尚不普及,城里小街小巷尾处处有井,每口井辐射半径 200 米之内,井台上的热闹相当于‘邻里客厅’,井圈为石质,上有深深浅浅的绳痕。上世纪 80 年代后居民小区兴起,井退出了市民生活。" 老南京人卢卫宁回忆说。
都说,老城南的烟火味最重。老门西,市井百态,最是南京。
在专家学者们的调查中,老城南遗留的古井最多。在南京的文物爱好者、华夏古迹图团队负责人邵世海的调查中,老门西有 20 口古井,老门东有 8 口 …… 位于小百花巷 1 号院内的古井,至今还在用,居民每年自发对古井进行清淤保洁。古井井栏是南宋遗物,井栏上刻有隶书 " 普生泉 ",并款识 " 淳熙丙午邵永坚建 ",800 多年过去,字迹依然清晰。在小百花巷,还有几口深藏不露的老井,没有井栏,至今水质清洌。
高岗里 22 号,是老门西原住民江家虎一家。他家门口就有一口私用井,至今也都还有活水。
高岗里 9 号是一口公用井,曾作为水仓用。井栏上刻有 " 民国廿二年二月立,绿竹园西首,同人公井 " 字样,井深 13 米以上,井水至今清澈。
02
最精美
神乐观醴泉井
要说南京最精美最气派的井,当属神乐观醴泉井。
醴泉井碑立于明永乐五年(1407 年),醴泉的泉水是明代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天坛祭天时所用之净水。传说 "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 ",井水自天来。永乐四年(1406 年)冬季的一天,永乐皇帝登坛祭天,诚意感动天地,次日天空出现祥云缭绕、鸾鹤飞舞景象,皇帝闻奏,立刻率百官驾幸朝天宫对天叩拜,感动了上苍。这天夜晚,天降甘露于钟山,天亮后,醴泉出神乐观。
醴泉井的原址是在秦淮区月牙湖街道光华路石门坎观门口,也就是神乐观遗址。1982 年和这口六角井栏一起出土的,还有一座石碑,现位于白马石刻公园内,碑额为 " 瑞应醴泉之碑 " 六个篆书。
现如今,醴泉井的井栏在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内展示着。井栏呈六角鼓形,腹部微微凸出。井栏六面每一面都有花纹,其中三面为双龙纹、三面为双凤纹,间隔排列。另外,每一面龙凤纹周围另有围框,框内有卷叶纹装饰,线条优美流畅。在井栏壁上部平面也等分为六个框,每个框内镌刻了一组鹤类的瑞禽图案,只是磨灭风化得厉害。
说到神乐观," 金陵四十八景 " 中有一景叫 " 神乐仙都 ",就是以神乐观为主要景观。神乐观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二年(1379 年)敕建,地处祭祀天地山川的 " 大祀坛 " 与 " 山川坛 " 之间,其性质是 " 为郊庙习乐之所 ",即专门为祭祀天地山川活动时服务的音乐舞蹈机构,故名 " 神乐观 "。
邵世海认为,醴泉碑和六角井栏作为神乐观重要的遗存," 若将来能够在原地进行保存展示,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03
海拔最高
古白云泉井、应潮井
在南京海拔最高的,当属古白云泉井和应潮井。
古白云泉井被认为是最解渴的井,相传六朝就因 " 清茶一杯,解渴三日 " 而闻名。
上世纪 90 年代,中山陵园管理局在紫金山头陀岭山顶公园恢复了古白云泉井,并配备了明代井栏。" 古白云泉井的井壁为砖砌,井深约 5 米,井栏为圆形石质,井栏外刻有‘东海益井’四字。" 南京古都学会副秘书长路侃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路侃介绍,当年恢复古白云泉井时,还开了一茶社,名 " 紫云轩 ",四方形庭院结构,正门的楹联为 " 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紫云轩侧绕长廊,内植花草,游人可以品茗赏井。不过,现今茶社早已不开了。
应潮井也是上世纪 90 年代恢复的,位于紫金山小茅峰东侧半山坡。相传,应潮井凿于公元 535 年,井水与江水涨落相应,因而得名。
《江苏文库 · 史料编》收录的《金陵旧事》中记载," 蒋山有应潮井,在半山之间,俗传云与江潮相应,当有破船朽板自井中出。贞观中,有牧儿汲水,得杉板长尺余,上有朱漆字,曰:吴赤乌二年,豫章王子骏之船。" 非常奇巧。
甚至有古诗写应潮井:
碧梵时时减复增,山头海面密相应。
古来泉脉谁之凿?潮生潮落不暂澄。
应潮井真那么神奇吗?路侃介绍,当年发现时,应潮井无水," 井水和长江相通,应该不太可能。就算长江江面很宽阔,也不会那么神奇。"
04
最有文化味
玄武湖梁洲铜钩井
位于南京城北的玄武湖公园,有五个洲,其中梁洲的人文历史最为丰富。如今梁洲游人如织,然而这里曾是 " 皇家禁地 ",是梁代昭明太子编《文选》的读书之地。
清朝文人刘铁山在《后湖题咏》中赞道," 莫愁传世争颜色,怎及昭明文字香。"
在梁洲,至今尚存一口古井,也就是南京最有文化的井——铜钩井。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铜钩井完好地置于湖神庙遗址外的广场之上,井的外壁上清晰可见 " 铜钩井 " 三个字,字体匀称,笔划灵动有力,十分醒目。
《江苏文库 · 史料编》之《金陵后湖志》中记载:" 岁次丁丑,邑令巴州廖公于勤政之余疏浚此井,始悉其源甚远 …… 井旁颜以篆书并志其缘起而名。"
光绪三年(1877 年),时任江宁地方官的廖纶重修湖神庙时修缮了院内的古井。这座明代古井,在清淤时出土了疑似六朝遗物的铜钩一具,被命名为 " 铜钩井 "。
这位 " 巴州廖公 " 廖纶究竟是何许人?据记载,廖纶不仅是为官员,在艺术上也颇有成就,后世评价他 " 工书法,善诗文 ",他的书法作品和摩崖题刻留存多处,比如无锡鼋头渚 " 包孕吴越 " 等。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
图 | 华夏古迹图团队负责人邵世海提供
视频 | 现代快报 + 记者 钱念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