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2-23
四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称号!江苏无锡十年磨剑砺得“花香蝶自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通讯员 锡宣)12 月 23 日,2022 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结果公布,无锡连续 4 年获得 " 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 殊荣,连续 3 年获得 " 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 称号。

据了解,2022 年度评选活动由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智联招聘等多家专业机构参与组织评审。评委会通过专业科学的调查和评选,观察城市在人才吸引和保留方面的表现,从人才吸引力、人才保留率、人才活力三个维度进行城市就业大数据分析,最终评选出 2022" 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

在众多人才富集的城市中连续 4 年脱颖而出," 太湖明珠、江南盛地 " 的无锡用十年时间,沐风栉雨、砥砺前行,吸引了超百万人落户,以精益求精的 " 铸剑精神 " 打磨出一把独树一帜的 " 引才利器 "。十年,人才与城市 " 双向奔赴 ";十年,城市与人才锋锐渐显,意气昂扬。

冷锻:施良策 全机制 敢想敢试

百炼成钢,折叠锻打,去芜存菁。敢想敢试一直是无锡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基因,这里也随时为所有敢闯敢拼的人敞开大门、提供舞台。

熟悉王峰的人都知道,他的创业之路如同他的座右铭一样:" 专利发在大地上,代码写在车间里。" 在他的带领下,创业团队专注打造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自研数据智能系统,为制造业提供独特的工业知识与工业机理的数字化服务。

而他取得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无锡对人才的 " 读懂 " 和 " 成全 "。作为率先引进海外人才归国创业的城市,无锡注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自 2016 年起,各类人才政策不断迭代升级,太湖人才计划及其系列升级版、" 锡引 " 工程升级版 8 条、" 锡引惠才 "12 条、关于促进港澳青年人才来锡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 …… 相继出台的引才政策持续保有 " 含金量 " 和竞争力。从诺奖得主到中外院士,从优秀大学生到技能型人才,各类人才来锡都能找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2020 年夏天,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汉院士团队获得无锡市 " 太湖人才计划 "1 亿元顶格支持,这一次,无锡只做第一,不做唯一," 一诺千金 " 的佳话在 2022 年再次上演,丁荣军院士团队同样获得 1 亿元的支持。

群贤毕至、百舸争流,像王峰一样的创业 " 黑马 " 们从四面八方奔向无锡,为无锡经济注入 " 活性因子 "。截至 2021 年底,近 28 亿元的人才资金累计投入 " 浇灌 " 下,1322 家创业人才企业在无锡落地开花,年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 66 家,累计入库税款达 172.29 亿元。席卷而来的 " 锡 " 引力同样可以从这组数据得到印证: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引育省 " 双创人才 "610 人、" 双创团队 "58 个,引育市级领军人才(团队)2970 个,17 位诺奖得主、50 多位中外院士纷至沓来创新创业。

纵观无锡人才工作,党管人才、政治引领等关键词力透纸背。今年 2 月,无锡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谋划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强势打出 " 无比爱才、锡望您来 " 城市引才品牌。十年来,市委牵头 " 管起来 "、县市板块 " 赛起来 "、职能部门 " 动起来 ",无锡人才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实现新跃升,以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构筑起聚天下英才的人才发展环境。目前,全市人才总量 204.6 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 16.3 万人、海归人才 2.1 万人、高技能人才 51.2 万人,位居全国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第 12 位。

淬火:办大赛 引资本 拥抱市场

2022 中国无锡 " 太湖杯 " 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来自天津的选手王逸霖一下台,无锡相关产业园区和银行融资人员就纷纷递上名片对接合作,这样一个政府主导的大赛平台,令其最为感叹的却是无锡活跃的市场因子。

事实上,正是有了市场化这支 " 活水 " 的淬炼,才造就了无锡人才工作的 " 硬气 " 与 " 韧性 ",就如成形的底料在水中涅槃,拥有了独特的形态。

时针拨回两年前,太湖人才成长一期基金设立,围绕无锡现代产业集群,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重点布局。两年来,投资成果丰硕:完成了对亚电科技、飞谱电子、卓品智能等 16 个重点项目的投资,人才项目覆盖率 100%。

瞄准靶心、精准续航。近年来,无锡创新推行系列人才金融举措,整合放大金融政策资源优势,以资本为媒," 花式 " 做好人才金融服务文章。今年,总规模 2.01 亿元的无锡太湖人才发展基金孕育而生,成为全市首家人才金融母基金,目前已出资三支子基金,总规模 4.62 亿元。

资本的介入,让人才、产业、城市之间有了链接和润滑,形成良性循环。总规模 7.1 亿元的太湖人才成长系列(一期、二期)基金,已累计对外投资 21 个项目,投资总额 2.97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总额 25.86 亿元。太湖人才天使基金已完成投资企业 14 家,投资总额 1.2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 10.05 亿元。自 2016 年起,无锡已累计举办 126 期 " 创投无锡 " 路演活动,支持 115 个项目获得 47.1 亿元融资。在此基础上,无锡创新 " 人才贷 ",累计服务 227 家人才企业申请获得 14.47 亿元无抵押贷款,赋能人才创新创业、行稳致远。

" 人才到不到无锡来,还取决于有没有适合人才发展的事业平台和创新资源。" 智联招聘 CEO 郭盛吐露自己的看法。他说,之所以将 " 第二总部 " 选址无锡,就是想搭载上无锡科创战略这趟 " 快速列车 "。

车窗外,太湖湾科创带、梁溪科技城、霞客湾科学城等高能级载体拔地而起;车厢内,太湖实验室、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算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硕果累累。无锡还在全国率先 " 牵手 " 所有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大力推进 " 一镇一院一产业 ",在全球建立人才科创飞地。

像智联招聘这样的市场头部机构纷纷将目光投向无锡的 " 快速列车 "。2021 年,无锡人才金融港应运而生,仅仅一年时间,智联招聘全球二总部、前程无忧、中智集团、万宝盛华等头部人力资源机构在内的 40 家市场机构和 13 个服务平台选择在此集聚。就在这方寸建筑之中,蕴含着一个人力资源的 " 大世界 ",也蕴含着人才高地的 " 大布局 "。

无锡趁势实施 " 城市人才猎头 " 计划、" 城市人才伯乐 " 计划,建设市级高层次人才供需对接系统,组建高端人才猎聘联盟,与头部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建立太湖湾高校创新创业促进会,一系列有力打法真正激活了市场 " 一池春水 "。政府的 " 方向感 "、产业的 " 人才力 " 加上资本的 " 金融力 "、市场的 " 创造力 ",铸造了无锡独特的城市竞争力。

磨光:优生态 打品牌 光彩显扬

真金白银固然有其吸引力,但真心实意营造生态才是一个城市对人才的最大礼遇。以 " 优生态 " 理念栓心留才,才能更好打造 " 此心安处是吾乡 " 的宜居栖所。

2017 年 8 月,李大明决定把公司在无锡新吴区落地。转眼 5 年时间过去,李大明非常庆幸当初的选择。当时,他们走访了全国 10 多个城市后才决定," 这里既有与我们相关的传统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产业资源,也能给予创业团队足够的支持,更是一个宜居生活的城市。"

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才能打动人才。无锡从关键小事入手,在人才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推出 7 个操作办法。人才通过分类认定,便可在子女入学入园保障、人才房、就医绿色通道、出入境等方面获得相应的实笃笃的优惠。注重提升数字化立体服务,无锡通过以阵地建设为基础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加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无锡人才工作网,构建起人才服务的 " 综合体 ",实现 " 让人才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

即使有了全链条的服务,无锡也没有停下推陈出新的脚步,创新推出 " 人才保 ",为 149 位高层次人才提供补充商业医疗保险,优化健康保障。多渠道保障人才安居,支持高层次人才二胎家庭购买二套房,根据人才分类认定等次给予每人 10 万元 -500 万元购房补贴,仅 2022 年补贴 2502 万元,市县联动筹集 2.1 万套人才公寓,打造青年人才驿站,445 张床位为青年人才提供 7 至 90 天的免费住宿,从长期到短期、从来锡到留锡,切实为各类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更加关注青年社交需求,举办 13 期 " 心心向锡 " 青年人才联谊交友活动,连续两年 " 太湖人才杯 " 高校校友足球赛,不断提高人才获得感。

今年 5 月,无锡又在引育青年人才方面往前跑了一步,无锡市委人才办牵头设立 " 太湖人才 " 冠名奖学金项目。该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以财政零投入助力企业在高校设立冠名奖学金,支持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契合的优秀大学生。目前已协调 48 家企业在 43 所国内高校设立奖学金 73 个,奖学金资金池规模达 5957.27 万元,半年时间受益学生已近 3000 人。

不断创新 " 活招数 ",千方百计拓宽引才渠道。无锡连续三年举办 " 太湖杯 " 创新创业大赛,面向海内外广发 " 英雄帖 "; 连续 5 年召开太湖人才峰会,构建世界看无锡、人才看世界的现代化标志性窗口;连续 9 年举行 " 百企千才高校行 ",深挖高校院所 " 富矿 ",无锡引才 " 太湖牌 " 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一系列组合拳,造就了无锡人才工作锻磨成器的自成之路,也收获了更多的认可。连续 4 年获评以外,今年的无锡还捧回了多重 " 好礼 ":无锡市滨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 " 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区县级)" 称号,江南大学获得 " 中国年度最佳高校就业优才奖 ",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夺得 " 最具数智创新力雇主 TOP10" 榜首,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上榜 " 最具发展潜力雇主 TOP30",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登上 " 最佳雇主 TOP100" 榜单。

未来的无锡,剑指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精彩值得期待。

相关标签

北京大学 就业 院士 太湖 人才计划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