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中国电影行业及其从业者颇为艰辛。2020 年 7 月 20 日,经历了近半年的停摆后,影院第一次 " 重启 "。此后不同城市,因为疫情进入关停重启的反复之中。
眼下,整个电影市场还没有回归到正常状态,迫切需要更多的头部影片上映,吸引观众进入影院恢复观影习惯,提振市场信心。
电影市场复苏,正在缓慢进行中。
伴随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近期不少地区的电影院陆续恢复营业。第 51 周(12 月 12 日至 18 日)电影票房 4.41 亿元,是国庆档之后票房表现最好的一周。《阿凡达:水之道》(以下简称 "《阿凡达 2》")于 12 月 16 日登陆国内院线,收获了 3.96 亿元票房,在周票房占比达近九成;《航海王:红发歌姬》和《名侦探柯南:万圣节的新娘》位列周票房第二、三名。
数据同时显示,《阿凡达 2》上映首日,全国电影营业率 83.20%,营业影院 10398 家,是继今年 10 月 5 日后,时隔 71 天影院营业率重回 80%。
《阿凡达 2》救市效果未达预期
正如诸多电影人所说:" 中国电影市场,在等待《阿凡达 2》。"2009 年上映后,《阿凡达》刷新了多项纪录,成为史上第一部全球票房突破 20 亿美元的电影。13 年过去,终于迎来续作。
自定档以来,《阿凡达 2》一直被视作中国电影院 2022 年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此前影院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关门停业,还出现过日票房不足百元的惨淡情况。《阿凡达 2》及时补位,但它的救市效果远未达到预期。
疫情是重要原因。政策放开后电影市场的恢复速度被高估,影片不但没能享受到 " 报复性观影 " 的红利,还遭遇了感染人数最高峰的一周。长达 3 个小时的片长,全程戴口罩确实会影响观影。而故事不及预期出彩、票价又偏高的时候,《阿凡达 2》的票房增速也就降下来了。
尚有值得关注的是,《阿凡达 2》在中国的首映是用 CINITY 放映的,CINITY 影厅还拥有了内地的首批点映权。在北京首映式上,还专门播放了卡梅隆导演的视频致辞:" 与第一部《阿凡达》一样,《阿凡达:水之道》将继续拓展大银幕体验的极限,运用顶尖技术,呈现动人故事。"
目前,《阿凡达 2》内地票房的预估已经从上映首日的 25 亿元下调至 10 亿元。而这并不是《阿凡达 2》这一部电影的问题,后续将要上映的一系列国产片,也会面临同样的挑战。
如何保证影片持续供给
12 月 18 日,由大鹏执导的喜剧片《保你平安》作为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首次在海南亮相。影片获得力荐,有观众说," 今年大家都过得比较辛苦,这部温暖又好笑的电影在年末治愈了我一整年的不开心。"
3 天后的 21 日晚,片方却突然宣布原本定档于 12 月 31 日的影片将推迟上映:" 我们抱着极大的诚意与热情为跨年之约做准备。但经过综合考量,我们慎重决定推迟本次公映。因档期调整给观众及影院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该片制片人陈祉希曾公开表示,现在这个档期上映是有风险的,刚放开很多人不愿意走出家门。" 我们也担心市场会不会热起来。贺岁档应该要有电影让大家有笑声,所以我们决定冲一把,虽然压力很大,但我们坚信热爱电影的观众,是不会抛弃好电影的。"
受疫情影响,当下观众进电影院,多少有些犹豫。《保你平安》突然撤档,再次暴露出片方的担忧。那么,12 月 20 日空降定档并开启预售的爱情电影《想见你》,定于 12 月 31 日跨年档全国上映的超现实喜剧电影《绝望主夫》,又能否支撑起市场呢?
指望依靠单部大片让市场复苏,这不现实。" 观众们回到影院之后,要保证有持续供给,让观众的观影行为、习惯能够得到恢复。"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在出席近期的一场论坛时透露,即将到来的春节档好片云集," 让广大观众在走出疫情之后,回归到正常生活,看电影、吃爆米花,让电影陪伴我们的生活,让电影的这样一份美好永远留在观众心中 "。
将观众 " 拉回 " 电影院
2022 年即将结束,总票房尚未突破 300 亿元,整个行业的低迷。特别是 11 月 28 日,当天全国票房仅 583 万元。" 过去十年来几乎没有出现过今年单日票房低到千万元以下的状况,而且连续两三个月没有重量级影片投放。" 尹鸿在谈到电影行业现状时说。
片源储备不足成为行业复苏的最大问题。疫情极大地影响和阻碍了新片的拍摄,继而导致优质片源的供给和积累不足。" 受疫情影响,影片的供给在最近 3 年处于一定的失衡状态。" 一位业内分析师曾表示。
一家电影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电影市场的回温,很大程度上依赖充足和优质的片源。但即便行业内头部电影公司,目前的影片储备还是太少了。
另一方面,随着疫情政策的优化调整,有多少人能再次走进电影院仍有待市场检验。尹鸿分析称: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有较强票房号召力的影片将推动行业加快复苏。但要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
过去 3 年中,即使行业遇冷,倒也还是有《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八佰》《独行月球》等头部电影撑起大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呼吁," 无论如何,在当下中国电影的艰难时刻,需要有更多类型的电影上映并且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不少电影从业者向记者感慨,唯有更多优质电影的上映,才能持续将观众 " 拉回 " 电影院。希望观众都能在电影院找回光影的感动,为 2022 年画上句点、开启 2023 年新的一年。
在寒冬中挣扎了 3 年的电影行业,依旧在寻找出路,期待一个暖春。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