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2-12-25
“国宝”中华秋沙鸭 “安家”到吉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如果你经常看《动物世界》,这样的画面一定不陌生:

每年春秋,都有大量候鸟迁徙。它们沿着精选 " 航线 ",向为数不多的适宜栖息地集中。这其中,就包括 " 珍贵 " 的中华秋沙鸭。

为啥说它珍贵?

记者在做了一番功课,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是目前地球上濒危的物种,颜值与气质爆棚,被誉为 " 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 "。

每年秋季在 9 月中下旬迁到南方越冬,春季 4 月中下旬迁徙至长白山等地区繁殖。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秋沙鸭作为生物多样性旗舰物种和区域性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对栖息地生境要求极为苛刻,喜欢在水质清澈、巢址丰富、食物充沛且人为活动干扰少的环境栖息繁殖。

换句话说," 居住环境 " 不好的地方,中华秋沙鸭压根不会多瞧一眼。想要它来 " 安家 ",生存环境必须一流。

那么,挑剔的中华秋沙鸭最青睐哪里?吉林,成了它最爱之一。

珍稀飞鸟为何 " 恋 " 吉林?一组观察,直奔主题。

首先,咱们从一篇央媒眼中的吉林说起。

最近,人民日报的一篇题为《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报道。

该篇报道,深度聚焦中华秋沙鸭迁徙、生养的 " 吉林 " 故事同时,也点出种群数量稳中有升的现状。

报道中提到,近年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展森林保护与抚育,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突破 95%,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显示,今年全省监测发现中华秋沙鸭 626 只。

" 良禽择佳木而栖 "。

一直以来,飞鸟栖息地诠释着一地生态指标。

中国吉林网 郭亮 摄

中华秋沙鸭种群得到恢复和增长,折射出长白山区域生态保护越来越好。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被誉为世界少有的 " 物种基因库 " 和 " 自然博物馆 "。

12 月 10 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宣布,更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11 处中国自然保护地入选。

这也足以说明,这里的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央视截图

事实上,近年来,作为国内为数不多中华秋沙鸭栖息地,吉林省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实施中华秋沙鸭 " 安居工程 ",开展清山清套清网和候鸟护飞专项行动,越来越多的野生旗舰物种在吉林安家。与此同时,吉林省确定每年 9 月 26 日为 " 吉林生态日 ",凝聚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广泛共识和磅礴力量。

改善栖息环境、加强监测保护 ……

按照《吉林省中华秋沙鸭保护总体规划(2021 — 2030 年)》,吉林省正全面加强中华秋沙鸭主要分布区、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和集群活动区的保护,合理增加巢址资源,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野外种群及栖息地保护,促进种群数量增长。

中国吉林网注意到,吉林省中华秋沙鸭保护的长远目标是:以栖息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种群恢复与复壮为主线,将中华秋沙鸭纳入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省野生动物保护的重点物种,摸清资源底数,广泛宣传教育,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统筹推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保护举措,着力拯救中华秋沙鸭野外种群,倾力打造长白山生态名片,奏响生态强省乐章。

与此同时,计划到 2030 年底,吉林省的中华秋沙鸭分布区域栖息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繁殖种群总体稳定,种群数量达到栖息生境容纳量的合理范围。

巢于树,栖于水,繁衍生息,南迁北归 ……

大力保护中华秋沙鸭种群及其栖息地,呈现了吉林哪些发展 " 注脚 "?

" 筑牢生态屏障,吉林走在全国前列。"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占国表示 , 近年来,吉林牢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建设生态强省,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 良好生态是吉林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中华秋沙鸭吉林安家,就是背后的生动实践。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吉林 郭亮 生态环境 生物 博物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