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2-12-26
蜡梅:我不是“腊梅”,也不是“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底处娇黄蜡样梅,幽香解向晚寒开。"

这几天,在瞻园、明孝陵、灵谷寺,一朵朵蜡梅点缀在灰褐色的枝干上,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绽放。

在一片萧瑟中,蜡梅依然迎着风雪,不畏寒霜,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千百年来,它不仅装饰了单调的冬天,也点亮了不少文人的创作欲。

苏轼、黄庭坚、范成大,就都是蜡梅的 " 粉丝 "。

" 蜡梅 " 还是 " 腊梅 "

苏轼为你解惑

蜡梅很好 " 出片 "。

无论是和红墙,还是白雪,它都能搭配出绝美的视觉效果。

不过,当你拍出美美照片准备发朋友圈的时候,也许会有个这样的困惑,到底应该是 " 蜡梅 " 还是 " 腊梅 "?

有类似纠结的人还不少,科普网站上的提问有成百上千,还有人翻开了第 7 版《现代汉语词典》,找到了 " 蜡梅 " 词条,不过附注上同时写着 " 也作腊梅 "。

是不是更疑惑了?其实,回顾蜡梅的命名历史,你会发现关于它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千年。

在唐代以前," 蜡梅 " 这个称呼几乎没有出现在任何文字记录中,直到北宋元祐(1086 年)之前,人们都更习惯把这种黄色小花称为黄梅或是金梅。

到了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苏轼评价蜡梅是 " 香气似梅,似女工撚蜡所成,因谓蜡梅 "。

他还作了首蜡梅诗送人,在《蜡梅一首赠赵景贶》写道:" 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 苏轼画像

而 " 苏门四学士 " 之一的黄庭坚,在他的诗《出礼部试院王才元惠梅花三种皆妙绝戏答三首》的卷首自注里,也表达了和苏轼相同的看法,说:" 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撚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

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苏轼自带名人效应,既然他说了叫蜡梅,文人们也就传扬开了。他们吟诗作画,把蜡梅的名字永远留在了文学与历史的长河之中。

到了南宋,诗人王十朋用一首《蜡梅》,肯定了苏轼和黄庭坚 " 蜡梅推广大使 " 的地位。

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

一经坡谷眼,名字压群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诗中的 " 坡谷 " 指的就是他们俩。

追溯到这里,就可以破案了。

人家蜡梅的 " 蜡 ",和腊月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可能因为花期横跨腊月,才让人们有了 " 腊梅 " 的误解。

历史上考证这个名字的人也有不少,《江苏文库 书目编》之《江苏艺文志(增订本)苏州卷》记载,明代太仓人王世懋写了《学圃杂疏》。

在这本书里他说:" 蜡梅是寒花绝品,人言腊时开,故以蜡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 梅花专家 " 范成大:

蜡梅不是梅

解决了 " 蜡 " 的问题,文脉君却突然发现,咦,好像蜡梅也不是 " 梅 " 啊?

没错,虽然古往今来很多人把蜡梅与梅混为一谈,称蜡梅为 " 黄梅 ",可蜡梅还真的不是黄色的梅花。

虽然蜡梅和梅花期相近,而且都有香气,不过如果仔细观察,还发现很多的不同之处。

从颜色上看,蜡梅的花仿佛一盏盏黄色的小灯笼,令人眼前一亮;而梅花颜色更偏红色系,从羞涩的粉白、可爱的粉红到浓烈的红色,深深浅浅总有一款让你爱不释手。

从花瓣上说,蜡梅的花瓣质感比较硬挺,数量也比较多;而梅花的花瓣更加纤薄,也比较软,一般一朵有 5 片花瓣。

就算开花时间也有些差异,蜡梅一到冬至就开始绽放,腊月隆冬更是盛花期;而梅花一般是开春才开放,最美的观赏期,还得到春天。

在现代的植物学分类中,蜡梅是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而梅则是蔷薇科杏属落叶小乔木,它们可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

其实,早在 800 多年前," 梅花专家 " 范成大就已经申明蜡梅不是梅。

范成大(1126 — 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人。范成大一生爱梅,种梅、赏梅、咏梅 …… 样样精通。赋闲在苏州石湖时,他栽种了大量的梅花,并潜心研究,成了梅花方面的专家。

《江苏文库 精华编》之《范成大笔记六种》中收录了他的《梅谱》,这本书又被叫做《范村梅谱》《石湖梅谱》,是我国和世界上的第一部梅花科学专著。

《梅谱》记录了许多梅花的品种,江梅、早梅、官城梅、消梅、古梅、重叶梅等等,蜡梅也记载其中。

不过范成大很清楚,蜡梅并不是梅。他在第一句就写明 " 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

宋代的蜡梅一共有几种?据范成大的记叙,一共有三种。

一种俗名叫 " 狗蝇梅 ",听这个满满乡土气的名字你就知道这花并不名贵,用范成大的说法就是 " 花小,香淡,其品最下 "。

第二种叫 " 磬口梅 ",因为这花即便盛开也只是半含半放," 似僧磬之口 "。

而品相最好的则是檀香梅,盛开时颜色深黄,好像上好的紫檀,而且花很密,香气也很浓,是当时人的最爱。

△ 赵佶《腊梅山禽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寿阳公主的梅花妆

也许该叫 " 蜡梅妆 "

你听说过梅花妆吗?

宋代《太平御览》记载,相传南朝时的一个冬天,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含章殿檐下小睡,睡梦中,一片梅花悠悠飘落在公主的前额上。

公主醒来后,人们发现花瓣 " 拂之不去 ",又不敢在公主小脸上用力。于是,皇后下令先留着花瓣,看能持续到什么时候。过了三天,花瓣才落下来。宫女都感觉非常奇异,竞相效仿,也就变成了后来的梅花妆。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蝶三首》中说:" 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也就是说,梅花妆应该是黄色的,可梅花的颜色一般是红、粉等,黄色从哪里来?

考虑到像范成大那样了解梅花的并不多,在很多人眼里,梅花与蜡梅是难舍难分的。也许,梅花妆的颜色源于蜡梅,应该是 " 蜡梅妆 "。

历史上有不少诗词也可以佐证,梅花妆中的 " 梅 " 指的是蜡梅。

宋代扬州诗人李正民曾写过一首《和同院蜡梅 其二》,其中说 " 岭梅开过已飘扬,独出奇姿浅淡黄。绛萼巧粘花蕊蜜,缃罗轻熨水沉香。" 美丽的蜡梅,让刚刚喝了酒的诗人也有种想妆扮的冲动,不过他想了想,最后还是 " 只恐寿阳公主怪,蛾眉画了不成妆。"

宋代词人吴文英的《天香 · 蜡梅》中的刻画则更细致:

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

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

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

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吴文英的观察非常准确,他写蜡梅花瓣薄如蝉翼,色如涂蜡,花苞小巧坚挺,花香悠远,颜色像宫妆一般的淡黄色,又似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有着娇巧玲珑之美。

这么说来,一开始的梅花妆大概就是黄色的,不过随着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在女子的眉间,逐渐演化出了更多的颜色。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文颖 郑文静

图 | 现代快报 + 记者 赵杰

相关标签

苏轼 文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