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年人也慢慢走进网络世界。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够等特点,专门打造 " 免费旅游 "" 养老保险 "" 神奇保健品 " 等养老骗局,坑骗老年人钱财。
基本案情
2018 年 12 月,陈某伙同他人设置办公地点,虚构 " 基金经理 "" 炒股专家 " 等多个身份,在老年人微信群中造势宣传其代理的炒股平台。陈某在微信中发布股市利好消息,谎称平台开户 " 免费炒股 "," 高额回报 ",最终骗取老年被害人 79.8 万元后潜逃。
法院判决
法院审理认为,陈某某伙同他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诈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触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陈某某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责令陈某某退赔冯某某损失。
养老诈骗花样多,捂紧钱包准没错
养老诈骗的花样套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防范意识较弱、信息分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很容易被不法分子迷惑而上当受骗。预防养老诈骗,就要做到 " 四个不 " 和 " 两个要 ":
1. 不轻信。遇到陌生电话、短信,要始终保持警惕,如有疑问应及时与子女、公安机关联系;
2. 不泄露。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填写各种问卷、调查,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密码;
3. 不贪心。莫贪小利,要知道世上没有 " 免费的午餐 ",不可能有 " 用小钱赚大钱 " 的好事;
4. 不动钱。凡是遇到需要动钱、转账、支付的时候,一定要找家人、邻居等商量,不轻易转账;
5. 要报警。遇上诈骗时,一定要及时拨打 110/96110 反映有关信息,要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各种证据;
6. 要反诈。家人可以为老年人的手机安装反诈 APP,防患于未然。
总之,防诈反诈有赖于防范意识的提高。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子女也应该多陪伴关心老年人,这样才能第一时间预防诈骗。
来源:法治大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