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盐场路街道各级党组织积极采取措施,依托小区党员阵地建在 " 家门口 " 的优势,全面启动 " 平急转换 " 机制,发挥驻守干部、社工委委员、居民党员、志愿者、辖区爱心人士等力量,努力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 家庭医生团队 " 上线
24 小时服务在线
" 您好,我这几天还是有点咳嗽!吃点什么药好呢?"" 最近康复后感觉身体还是乏力,我还需要做些什么?" 这几日,在盐场路街道上川嘉园小区群里,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每天都有不少,而针对大家的咨询,群里的 " 家庭医生 " 也是积极回应,给予解决办法。
盐城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为切实满足广大群众的就诊和健康需求,街道联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小区党员阵地为每个社区配备一名线上 " 家庭医生 ",向辖区居民和社会公布 " 家庭医生 " 联系方式,围绕 " 咨询问诊、心理疏导、防治处方、药品配送、合理用药 " 等问题,梳理了为康复人员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为基础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病情严重患者协调绿色通道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为独居老人等特殊需求人员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等五项免费健康服务内容,义务为辖区居民提供 24 小时的服务。
建立小区 " 互帮互助群 "
多元力量回应居民诉求
在盐场路街道党工委的建议和指导下,街道各社区将疫情防控期间组建的居民群转换为 " 互帮互助群 ",方便小区内居民信息互通。群内共享各类信息,居民有需求可在群内求助,有资源在群内共享,通过微信群这样一个互助平台,达到邻里间互帮互助。而在这一个群里,很多小区党员阵地的党员志愿者、驻守干部也是冲锋在前,快速回应、主动担当,共同处理辖区居民的各类需求和问题。
小沟坪社区扶正太和上城一居民家中幼儿夜晚突然发烧,因家中没有温度计和退烧药品,其父母第一时间联系社区书记在小区 " 互帮互助群内 " 里发出求助。群里邻居看到消息后,纷纷伸出援手,迅速解决了这对父母的燃眉之急。举动虽小,却见证着一个小区的温度。盐场堡社区一居民发出求助:" 我们家人发热了,但是家中没有药物,社区能否帮忙配药?" 小区驻守工作队接到求助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盐场堡社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其代配药品,驻守干部送到病人家中。驻守工作队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回应和帮助,让社区居民的心里觉得暖暖的。
开启爱心接力模式
守望相助邻里情更深
连日来,在流感和新冠的双重压力下,居民群众对防疫药品和物资需求激增。在盐场路街道党工委的倡导下,各小区党员阵地设立 " 爱心流动药箱 ",第一时间拟定倡议书,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广泛发动辖区党员居民赠出家中富余药品。发出倡议书没多久,小区党员阵地中的驻守干部、退休党员、退役军人等纷纷捐赠出自己家中富余药品和抗原测试盒、温度计等物品。有一位居民来电求助,表示自己高烧买不到体温计。了解相关情况后,盐场堡社区书记安排工作人员及时将富余的体温计送到居民家中。为表示感谢,这位居民再次来电表示愿意将富余抗原测试盒分享给有需要的人。从受助到助人,这份 " 意外之喜 ",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小区邻里互助的温暖和力量。
特殊时期除了药品互助,居家的心理疏导也十分重要。社区的 " 关爱热线 " 每天忙碌到 " 滚烫 ",但是工作人员依然耐心的了解居民的情况和需求,通过聊天的方式纾解他们的焦虑,让居民在家保持良好心态早日康复;小区群里,居民之间也互相分享着居家治疗的经验,大家心态积极、互帮互助,书写着小区党员阵地里一幕幕冬日里的温暖场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一审丨编辑 包学枫
二审丨值班主任 郭俊宇
三审丨值班总编 张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