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2-29
日均出车377趟!常州120急救人的日与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通讯员 宣萱 记者 陆文杰)记者从常州市医疗急救中心了解到,近期 120 电话呼入量和日常派车数已远超平常工作量。据统计,12 月 19 日至 26 日,中心共接到呼救电话 22955 个,派车 3012 次,其中,仅 12 月 20 日一天,就接到呼救电话 3290 个,派车 413 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不折不扣完成工作的背后,是所有急救人 24 小时不眠不休、超负荷咬牙坚持。

调度员:恢复一些,便立马守在电话前

" 叮铃铃,叮铃铃 ……" 深夜,常州市急救中心的调度大厅里依旧灯火通明,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让调度员们一刻都不能停歇。虽然他们嗓子都已经哑了,但还是选择少喝点水,买一些润喉片缓解,这样就能少上点厕所,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打进这条生命热线。

" 疫情三年,现在才是最忙的时候。" 调度员王倩说,因为电话量的暴增,调度科原有的 15 名调度员和科内 4 名行政人员全员上阵,接线台也从原有的 5 台增加至 7 台,只为保证每个电话都能被及时接听受理。其间,很多调度员也感染了,为保证席位不空缺,原有的两班两休也更改为了三班一休,大家也早已不分具体排班,谁稍微恢复一些便立马上岗,时刻坚守在电话机前。

" 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突然增加的电话量,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听清所有信息的前提下加快语速,争取尽快将救护车派出。" 王倩此时声音沙哑而疲惫,但只要坐上工位,她的精神便保持高度集中,耳朵要听,脑子要转,手要记录,生怕漏听了急救电话中的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急救小组:9 个小时出了 10 次任务

12 月 27 日凌晨 1 时许,急救小组接到任务,要将身体不便的老人转送至医院,急救医生陈康迅速做好准备后,便伴随着救护车的鸣笛声出发了,等再次回到急救中心已是凌晨 3 时许。最近,这种工作状态变成了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的常态,他们更多的是 " 以救护车为家 ",不是在赶往病人家的路上,就是在将病人送往定点医院的路上。

由于最近医院就诊患者激增,急诊室里床位紧张,救护车上的病人无法顺利交接到医院急诊床位,就只能在现场干等着," 压床 " 现象也让本就紧张的 120 急救资源雪上加霜。驾驶员毛亚新说:" 最近几天压床情况很严重,有时候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我们的担架车也周转不过来,非常影响一天的周转率,心里也很着急,但是实在没办法。" 一旦交接完成,他们便又将嘹亮的救护车警报拉响,继续穿梭在下一个病患和医院之中,他们一直在路上,时刻准备着,以实际行动守护着龙城百姓的生命健康。

" 这段时间我们经常不能按时吃饭,水也不敢多喝,就为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 急救医生陈康说," 只能尽量抽空稍微眯一会儿,以便更好地待命。" 近期的气温逐渐降低,来回的奔波一热一冷给大家生理上多了一层考验,但陈康和其他同事都不畏严寒,齐心合力做好急救工作。

从晚上 8 点到凌晨 5 点,9 个小时里,陈康已经出了 10 次任务。在这小小的救护车厢里,他早已累到筋疲力尽。" 真的有些吃不消了,但我们是医生,不能倒下,救助病人是我们的天职。" 好不容易想歇下来准备喝口热茶,急救电话又响起了,急救小组马上重新打起精神准备出发,因为他们深知,对于患者来说,救护车闪烁的灯光,就是他们生的希望。

90 后夫妻:是爱人更是战友,一起默默坚守

驾驶员钱雷和调度员柏瑜是一对 90 后急救夫妻,他们是爱人,是同事,更是战友。两个人一忙起来,就都顾不上家里,家中老人也出现了感染,孩子还很小,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守。" 以前每天的出车量在七八次左右,这段时间直接翻了一番,一个班出车十四五次已然成了常态,根本没有时间休息。" 钱雷说。

事实上,在 120 急救中心,像这样坚守一线的急救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孩子年幼无人照顾,有的老人生病无暇顾及,他们告诉亲朋好友注意防护,自己却冲向急救前线 …… 与其说他们是 " 天选 " 打工人,倒不如说他们是 " 自选 ",坚守和责任看似无形,但关键时刻就会显现出强大力量。

从接听电话到院前急救,他们深知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在生命线的背后默默坚守着,用自身的温暖与力量牢牢守着这条城市急救 " 生命线 ",用行动践行着 " 生命至上,救人第一 " 的诺言。

(通讯员供图 )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