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9 日,伴随着轰轰的旋转声,盾构机的刀盘在官集区间矿山隧道内破土而出,由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负责厦门地铁 6 号线官任站~集美创业园站盾构区间右线顺利贯通,标志着厦门地铁 6 号线林埭西至华侨大学段全线贯通。
此次贯通的官任站~集美创业园站盾构区间,风险等级及难度系数为厦门轨道 6 号线之最,区间右线隧道总长度为 1560 米,采用盾构法 + 矿山法结合的方式施工,其中盾构段长 1549 米。自 2021 年 4 月 27 日隧道始发后,盾构机沿城市主干道下方敷设,随后小距离侧穿杏林湾大桥桩基础,长距离下穿杏林湾水系,并穿越多处基岩突起的典型 " 上软下硬 " 地层,穿越地质变化多样,建构筑物密集林立,盾构施工犹如在 " 大脑皮层 " 穿针引线,尤其是需要穿越硬岩、孤石群及基岩突起,需进行海上及陆地的爆破处理,沉降控制难度大,风险管控要求高。
针对施工点,项目部围绕不同风险源特点超前谋划、主动出击、科学组织、多次组织专家召开讨论会、专项方案评审会,为穿越风险源施工提供技术保障。在下穿水系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专项施工方案、科学动态调整参数、严控拼装注浆质量、创新运用 " 水系砂层注浆加固 " 技术措施,实现管片无渗漏、河床沉降始终控制在 0.5 毫米以内,完成土压平衡盾构机安全平稳穿越长距离水系。面对 " 上软下硬 " 地质情况,项目部提前制定处理措施,采用 " 地面爆破预处理 + 注浆加固 " 并结合盾构机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制定带压 + 常压进仓方式检查更换刀具,历经多次带压开仓作业确保盾构顺利穿越百米基岩凸起地段。
此外,区间周边建构筑物密集林立,地下管线错综复杂,项目部坚持 24 小时巡查管理及 " 领导带班 " 制度,实行盾构机与地面联动,加强应急管理;落实 " 雷达三扫 " 技术措施确保盾构安全顺利穿越多重环境风险源,将管线和构筑物沉降变化量控制在 0.3 毫米以内,施工风险安全可控,实现了盾构施工风险安全管控与施工工期双赢目标。
来源 厦门地铁
编辑 周棨
值班主编 董艳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