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个民族长期的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贵州文化。贵州文化的多元性在语言方面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一方面是汉语自明代以来广泛通行,另一方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至今仍然通行少数民族语言。
从历史上来看,贵州地区人口曾经以少数民族为主。以苗族来说,居住地分散,居住环境各异,加上崇山峻岭的阻隔,彼此之间长期失去联系,各部分苗族语言还受到周围其他民族语言的不同影响,因此造成了苗语支系繁多,各地方言、土语差别较大的语言现状。加之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民族起源、迁徙的历史都无从在纸面上寻找,而是以民间传说、歌谣的形式,通过口头的传承延续下来。
明代以后,汉族开始大批移入,贵州的民族成份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形成 " 汉多夷少 " 的局面。语言环境也随之改变,汉语逐渐成为省内许多民族间交往的语言。
贵阳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川黔方言。川黔方言的一致性很高,贵阳方言总的说来与贵州省境内川黔方言各小片的差别不大,与省境之外其他川黔方言点如重庆、成都等地的方言也很接近。贵阳方言一般指贵阳城区的方言。由于贵阳城区近几年发展很快,人口迅速增加,贵阳方言在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贵阳人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真正操纯粹老贵阳方言的人在贵阳总人口中已经属于少数,而操新贵阳方言的在年轻人中是大多数。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来源 黔中书
文 小吉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