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顾潇 文 / 摄)" 冶春 " 曾是扬州北郊二十景之一,今年扬州市实施了 " 冶春园 " 大修和景观提升工程。1 月 3 日,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一座红桥飞架在北护城河上,再现当年 " 红桥飞跨水当中 " 的美景。
记者在现场看到,北护城河冶春南岸改造提升工程主体完工,一些景观和绿化也提升改造到位。沿线增加了一些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而建筑之间,还有连廊相连。不仅如此,在施工区域的中部,还建有一个小的景观门楼。这个景观门楼朱漆大门,雕梁画栋,顶部绘有富贵牡丹和祥云等图案,虽然不大,但十分精致,充满喜庆。
而冶春园北岸依然一片忙碌,吊车、挖掘机等施工机械依然在不停施工,施工人员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经过施工人员的奋战,北侧的草庐水榭等已基本整修完成,修旧如旧再现往日风采。一些建筑依然在改造提升,一些景观仍在打造。
冶春园始建于清代中期,原是清代诗人王渔洋的私园,解放后,扬州市为增添瘦西湖沿岸景色,在乾隆御码头以西,将沿湖的庆升茶社、香影廊茶社、冶春花社等连成一片,建成园林,取用 " 冶春园 " 旧名。园内建有水绘阁、香影廊、餐英别墅、问月山房等中国古典建筑。临水而筑,水景天成,以水取胜。为让冶春园以更加优美的形象展现在中外嘉宾面前,今年,扬州市实施了 " 冶春园 " 大修和景观提升工程,并对北护城河南岸进行改造提升。
据了解,这次 " 冶春园 " 大修和景观提升工程,不仅对沿河建筑揭瓦大修,还对冶春园进行了提升改造,主要包括 " 一桥两岸 ",将恢复清代冶春园的布局,保存古迹,修旧如旧,统一风格。在现场记者看到,冶春园南岸和北岸增建了一座红桥,一桥连通南北两岸。
据了解,一直以来," 冶春 " 与 " 红桥 " 就有着贯穿古今的缘分。历史上," 冶春 " 为当时北郊二十景之一,原为花社。红桥则位于冶春之侧,始建于明末,乾隆年间改为石拱,形如彩虹,故又名 " 虹桥 "。
如今,冶春餐饮公司以市政府打造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为契机,在护城河畔、香影廊旁,重建红桥,让冶春诗社、迁建的红桥与香影廊相映生辉,重现王士禛笔下 " 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的胜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次重建的红桥参考宋代汴水虹桥、襄阳唐城景区木桥等经典案例。红桥长 16 米,桥面宽 3.7 米,跨度 13.7 米。该桥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的手工技法,运用 " 编梁 " 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红色木拱桥,并经专业的防腐处理工艺,耐磨耐腐烂。
据了解,冶春园的提升改造定位为扬州最大的户外园林餐饮平台,河北岸将保留老字号餐馆风味,河南岸以年轻时尚风格的小餐馆、小酒馆为主,呈现 " 早茶、晚酒、午咖啡 " 的消费模式,拉动古城夜经济。冶春园将会被打造成为连接 " 两古一湖 "、毗邻市中心最具代表性的扬州早茶、淮扬菜和扬州民俗文化的首选之地。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