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目前,我国有高达 1.2 亿慢性肾脏病患者,且诊断率非常低,高达 90% 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这种疾病。慢性肾脏病致残致死率增幅排在所有慢病之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陈崴教授和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四川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李贵森教授提醒,慢性肾脏病患者亟需长期规范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进入终末期肾病。糖尿病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家族史、高尿酸、65 岁以上高龄、肥胖、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肾损害药物等人群要注意早期防范、早期干预。与此同时,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相伴相依,需 " 联防联治 ",患者应坚持长期规范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命。
陈崴介绍,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知晓率低对诊治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如果不能早期识别、干预和规范治疗,慢性肾脏病最终会进展至终末期肾病,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尿毒症,会危及生命。此时,患者必须通过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方式维持生命;另一方面,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还没到需要透析治疗的阶段,就因合并一些并发症,例如发生心血管事件而死亡,我们称之为 " 早死亡 "。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 " 沉默的疾病 ",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率很低,高达 90% 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这种疾病,而在任何症状出现前,患者可能已经丧失多达 90% 的肾功能。如果能在早期就识别出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对其进行干预,就能够帮助延缓疾病进展、保护肾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早防早治最关键的是早诊断。虽然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但经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是早期的患者。这是一个很大的窗口期,通过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测,就可以诊断出绝大部分的慢性肾脏病早期的病变,希望大家都要高度重视这两项检测。" 陈崴强调。" 特别是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例如老年人,以及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尿酸、高血脂患者都容易出现肾脏损害,还有长期服用对肾脏有损害风险的药物、患过急性肾损伤、有家族遗传病史的,都要更积极地进行肾脏方面的筛查。" 李贵森补充道。
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这三大患者人数均 " 过亿 " 的慢病相互关联,相伴相依,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结局。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已经成为慢性肾脏病的第一人群,且 3 个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至少有 1 个伴有心血管疾病;3 个心衰患者中至少有 1 个伴有慢性肾脏病;3 个 2 型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 1 个伴有心血管疾病,3 个心衰患者中就有 1 位患有 2 型糖尿病。
陈崴指出,心血管疾病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可谓 " 第一杀手 ",慢性肾脏病患者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达 60% 以上,且现在合并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群逐渐年轻化。" 在肾科,我们遇到过很多年轻人,因为突然一次外出劳累,一下子就心衰、喘不上气了,送往急诊检查之后才发现已经到尿毒症期了。"
李贵森介绍:" 慢性肾脏病的英文简称是 CKD(Chronic Kidney Disease),但目前也有一种新解释,C 代表心脏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K 代表肾脏(Kidney),D 代表糖尿病(Diabetes)。这也恰好表现了三个疾病的相互联系。例如,约 40% 的糖尿病患者最后会出现肾脏损害。" 由于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如不注意降低血糖,保护心肾,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受控制的高血糖会损害肾脏中的血管,导致糖尿病肾病,高血糖和慢性肾脏病共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正因为三大慢病相互关联,肾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协作治疗 , 展开 " 糖、心、肾 " 的 " 联防联控 ",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延长生命。
陈崴指出:" 患者最初只有慢性肾脏病,还没有出现心脏等问题时,医生和患者就应该要高度重视。在随访慢病管理的过程中,医生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心血管疾病的蛛丝马迹,如果有了,就要早期干预、早期防治。这个过程不是心内科只看心、肾脏科只看肾、糖尿病患者只看血糖,而是需要跨学科协作,建立一个多学科慢病管理模式。对于患者来说,他也要理解他并不是得了肾脏病,只要保护好肾脏,其它的就可以都不管了,他也要对日常的生活方式、慢病的协同管理方面有一个整体观和全面防控的意识。"
基层医生是面向广大公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然而,目前我国基层医生的规范诊疗能力还有待提升,特别是一些基层地区的三级医院相对较少,且很多基层医院无肾脏病专科,缺少专科医生,缺乏慢性肾脏病诊疗管理的相关知识及经验,直接影响基层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李贵森表示:" 基层医生一定要重视慢性肾脏病的筛查,提高规范治疗能力。令人鼓舞的是,国家卫健委今年发布了《县域慢性肾脏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明确指出基层不同医院、不同的医疗机构需要如何规范地进行慢性肾脏病的诊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患者进行一体化的管理。"
除了规范诊疗之外,生活方式的干预也是慢性肾脏病长期管理的重要一环。从促进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来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可能导致慢性肾脏病快速进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特别注意规范管理。
李贵森建议:" 第一,钠盐的摄入量要严格把控,5g 食盐、2g 钠是标准摄入量;第二,低脂饮食,可以帮助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第三,对于肾脏功能损害明显的,一定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第四,汤和海鲜等容易引起高尿酸饮食要少食;第五,慢性肾脏病患者要注意根据肾功能情况控制饮食钾的摄入,高钾血症会引发心跳紊乱,甚至心脏骤停;最后,日常饮水也要注意,短时间饮水过多和长时间不喝水都不利于健康,要合理、科学地摄入水分。"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