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 月 6 日,由广东省科技厅指导,广东科学中心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主办的科学文化传播论坛在广州举办,五位来自科普研究、媒体传播和科普场馆的专家,通过网络连线方式作主旨报告,探讨新技术新媒体融合和跨界背景下,科学传播和科普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手段和新思路,旨在促进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培育科技创新文化,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表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科普的理念、方式、方法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普要直面真问题,创新性的方式方法将推动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升。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邓理峰认为,深度媒介化给科普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科普和科学传播的价值是弘扬理性。他提出知识普及和关系培育两条技术路线,认为通过培育传受之间的信任关系,平衡科技理性与社会理性及价值理性,创新公共沟通的组织方式和过程,可改善知识科普的成效。
科普作家严莹分享了她在深圳十余年的生物多样性记录、自然科普传播经验,认为善用新媒体可以让科普传播更广泛和更有活力。广东广播电视台交通之声主持人卢弢儿认为科普应抓住公众的猎奇心理,结合社会热点话题,以互动形式满足大家的 " 好奇心 "。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杜春磊展示了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分享正佳独有的科普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成果,他认为激活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培育高价值企业打造可持续科普产业,可有效促进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加快科学文化深度融合和科普事业创新转型升级。
论坛上,广东科学中心还发布了科普融媒体工作室建设计划。据介绍,该中心目前初步构建了包括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 9 个自有媒体传播渠道,以及 20 多家战略合作媒体支持的融媒体科普传播矩阵。近三年来,结合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等形式,累计创作生产了近万个原创科普作品,月均内容流量超过 120 万人次,逐步成为公众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文化和相互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广东科学中心主任卢金贵表示,今后科普融媒体工作室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州科普联盟和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辐射力量,壮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创作优质内容,为公众提供更多既能满足知识需求、又能增强精神力量的科普作品与数字服务,力求通过媒体深度融合,实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助力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目标。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通讯员 粤爱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