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 文 / 摄)在刚刚过去的 2022 年,苏州与全市 1600 多万人民同心携手,与 280 多万市场主体克难共进,在特殊的年份扛起特别的责任。2023 年 1 月 7 日上午,苏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代表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苏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现场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2 年,苏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 万亿元(预计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329.2 亿元,税收收入占全省比重达到 28%,提高 1.2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4.36 万亿元,增长 4%。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770 亿元,增长 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6.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10%。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 9000 亿元,保持全省第一。全年实际使用外资 73 亿美元,增长 35%。完成进出口总额 2.59 万亿元,增长 2%。
苏州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把 80% 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八大类 33 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在收入方面,2022 年苏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7.95 万元、4.37 万元,收入比缩小至 1.82:1。在就业方面,2022 年,苏州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8.1%,新增就业 20 万人。在养老托育方面,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1 万余户,新增养老机构床位 1210 张;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 77 家、托位 3640 个。在提升医疗水平方面,新增三级、三甲医院各 1 家,增加各类医疗机构 130 余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 " 第一 ",这些在全国全省的位次排名,体现了苏州在城市运行和发展中表现出的非凡韧性。报告显示,2022 年苏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 4.79 万亿元和 4.68 万亿元,增速分别达到 15% 和 14.7%,贷款增量居全省第一。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 9000 亿元,保持全省第一。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 800 亿元,成交额居全省首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 500 万辆,交通健康指数在同类城市中保持第一。
此外,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 29 家、总数达到 241 家,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 48 家、位居全国第三,苏州成为创新与产业、资本与产业结合最好的城市之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52.5%,新入选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 2 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省一半。累计 14 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落户,5 个县级市(区)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城区(园区)、占全国八分之一。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9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122 家,超全省四分之一。
报告中频频出现 " 率先 "" 首批 "" 唯一 " 等字眼,同样彰显实力与底气。报告显示,苏州市在全国率先组织包机赴日本、欧洲开展招商,帮助企业抢市场、争订单,完成进出口总额 25850 亿元,增长 2%。国家 " 东数西算 " 工程长三角枢纽江苏唯一节点落户吴江。张家港、常熟、昆山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苏州工业园区获评全省唯一的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新增就业 20 万人,入选全国首批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首批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 26 件。吴中区上林村入选乡村地名服务首批全国试点。苏州市入选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中欧碳中和创新合作区落户太仓。
现代快报记者还从会上获悉,苏州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 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5% 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6% 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 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 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29 件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稳步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 3% 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20 万人等。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