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1-08
以行动的力量对抗生活的焦虑,大头马《东游西荡》新书分享会举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斯佳)把马拉松跑到南极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当琐事与焦虑爆发,我们如何自我解救?1 月 7 日下午,新锐作家大头马携非典型旅行文学作品《东游西荡》做客先锋书店,与评论家何平、作家蒯乐昊、资深媒体人黄佳诗展开精彩对谈,聊那些漫无目的、不计后果的旅行,生活与创作的相互碰撞,探讨当焦虑情绪袭来时,我们如何从第一件事做起,向广阔世界迈出勇敢的第一步。

△新书分享会现场

把世界当成江湖

《东游西荡》是作家大头马游荡世界的私人笔记,她用保罗 · 索鲁式的吐槽和碎碎念,以及人类学式的观察,带读者走进一场景致别样且跌宕起伏的浸入式文字旅行——走过密布食人鱼的亚马孙丛林,不顾结局地施展人类膨胀的勇气;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缅甸寻找故人,平视并关心与自己尚无关系的事物;放下文明世界的束缚,在罗马、冰岛与哈瓦那走过另一种人间;在东京、土耳其和南极留下跑马的痕迹,什么也不为地去做一件事 …… 间歇性自嘲与反讽,在朝气与丧气中反复横跳。拒绝意义,也对抗虚无;有时逃离,却总在出发。

△大头马

回溯东游西荡的起点,大头马定位到了自己读过的第一部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从那以后,她决心以杨过为模板长大成人," 世界对我来说是一个江湖,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云游四方、结交朋友,与人为敌、打打杀杀、拔刀相助,发生不幸与幸运,失去勇气又领悟新的动机。江湖上每天都在发生神奇的事,与我有关或者无关。但每天都在发生。只要出门,就会遇到奇迹。"

蒯乐昊认为,《东游西荡》让她惊喜的是其中有大头马个人的独特性," 这本书几乎可以当成一部成长小说来读,它就是一个小女孩的自我探险。大头马怀着一种‘为了分手去恋爱’的心态,一边跑马拉松,一边说自己恨透了马拉松,每去过一个地方,她就说自己以后不会再去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收获却无比丰厚,她其实是要用世界作为镜子去照见她自己。"

作为现场和大头马认识时间最长的嘉宾,何平曾写过《豆瓣上的大头马是谁?》《大头马会不会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小说家?》等访谈和评论,在他的观察中,大头马是一个 " 广谱 " 的作家,在青年作家中很有辨识度。" 大头马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她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她去南极跑马拉松,去刑警队实习,去红山动物园当志愿者,特别敢于尝试,她有年轻人身上该有的行动力,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具备。"

" 有我 " 的旅行写作

大头马坦言,自己其实对旅行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去很多常人看来偏门的目的地都是为了跑马拉松,加入七大洲马拉松俱乐部。开始旅行写作,则是出于一种自觉的文体意识和编辑的鼓励:" 我从小学开始写文章,上大学后开始写影评,写到一定时候,在非虚构这个领域没有什么想要分享的东西了,就开始写小说。大概是十年前,我又渐渐产生了写一些非虚构文章的想法,并且想要专注于非虚构里某一个特定的领域,自然写作、科普方面的写作都太专业了,我想不如就从旅行写作展开好了,当时只有刘子超等少数几个人在进行这样的写作,中国还没有太多人意识到这个概念。"

△蒯乐昊

无独有偶,蒯乐昊在七八年前也注意到了旅行文学的潜力,创刊了一本人文旅行杂志《Across 穿越》。" 我们雄心勃勃想把它做成中国的《Lonely Planet》,招了一批在我们看来会成为中国的简 · 莫里斯和保罗 · 索鲁的记者。拿到《东游西荡》的时候我很惊喜,上面写推荐语的刘子超、吴琦都是当时我们杂志的记者。如果我们这个杂志晚办几年,可能大头马就会是我们采编队伍里面的一份子。

谈到旅行文学,就不可避免地涉及 " 什么才是好的旅行文学 " 这个问题。在蒯乐昊看来,旅行文学分为两种," 有我 " 的书写和 " 无我 " 的书写。旅行这件事天然是 " 有我 " 的,但要把旅行文学写得好看,先决条件是其中展现的 " 我 " 要充满魅力、足够复杂。" 大头马的旅行文学打动我的就是她那些涉及自我的部分,她分析人为什么要旅行,要这么麻烦地折腾自己,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通过行走,大头马意识到人生是一场旅行,每个人来到世界的时候都有一张已经买好的回程票,我们终有一天要失去生命,要结束旅行。但是在旅行没有结束之前,我们要尽情享受生命的赠予,不管怎样来都来了,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这是这本游记真正闪光的部分。"

在旅行写作的 " 有我 " 和 " 无我 " 之间,大头马确实进行过一番取舍。书中收录的文章有部分来自职务性的写作,本来是 " 无我 " 的,决定出版游记作品集之后,大头马改写了这些文章,将 " 我 " 重新放进去。" 我发现当非虚构写作中没有‘我’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显得空洞,没那么有生气。我意识到自己想要用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去看待世界和写作。就像我喜欢的美国作家华莱士,他的非虚构作品《弦理论》《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之所以这么生动,是因为他的自我太有魅力了。我不一定能成为他那样的人,但我有强烈的愿望,‘我’想说话,至于有没有人愿意听,那是另一回事。"

行走本身就是意义

面对如今越发随机的生活,我们如何消化随之而来的焦虑不安?

△何平

何平提出,人的内心本能地渴望自由,不得自由就会焦虑,为了对抗焦虑,首先要行动起来。" 今天的年轻人太过依赖社交软件和网络,什么事情都能在十几平方米的小空间内解决,丧失了基本的行动能力,被束缚在精神的轮椅上。我这几年反复谈到重造青年人的行动能力,青年人应该到世界的各个时区去。我们应该用脚去一步步丈量世界,重新恢复东游西荡、东张西望的行走状态。你不必像杨潇一样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至少先重走自己生活的城市。"

活动现场,何平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行走经历," 我也有过不计得失追求自由的阶段,二十年前,我把江浙皖所有的古镇都走遍了,还坐拖拉机去深山里的村庄。在今天足不出户获得知识和资讯太容易了,而身体力行地去行走,那种感受是不一样的。大头马很诚实,说自己虽然跑马拉松,但成绩不是很好,但我觉得即使处在马拉松队伍的后半段,这件事也是值得做的,行走本身就有意义。"

行动起来,关注具体的人和事,这也是大头马这几年信奉的理念。" 我本质上不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但我是一个喜欢变化的人。如果长期处在重复单调的世界里,我就会明显感觉到我的语言能力变得迟钝。这也是我为什么去刑警队、去红山动物园,我想借此扩大和调试自己的语言系统,因为我们了解的词汇时刻影响着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在红山动物园,我学到了很多花鸟鱼虫的名字,由此慢慢开始对它们的存在有了一些敏锐的觉察。昨天我跟着动物园的同事花了一下午种了四棵蕨类植物,但整个下午我都不觉得无聊,我学到了很多生态学、种植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先锋书店供图)

相关标签

何平 罗马 马拉松 南极 冰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