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彬
明代宜兴制壶名家
他是继供春之后
知名度最大、影响力最深的
一位紫砂壶艺大家
据今人统计
时大彬所制紫砂壶
其存世作品包括见于著述的尚存数十器
可见其金贵之至
" 黧面垢衣性嗜酒 "
自南宋后期起,散茶及茶末的加工逐渐兴起,茶具和饮茶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文人雅士以壶注茶、以杯饮茶的方式蔚然成风。这也是宜兴紫砂陶艺在明代得到空前发展,制壶名家辈出的主要原因。
宜兴紫砂茗壶之盛名起于供春,自明万历后期始,紫砂茗壶的地位得以确立,制造技艺也开始走向成熟,并涌现出众多制壶名家。
时大彬,号少山,宜兴人,祖籍河南,系北宋开封尹时彦裔孙,明代制壶名家时朋之子。时朋与董翰、赵梁、元畅、李茂林并称为万历制壶 " 四大家 "。
在鸿山遗址附近出土的时大彬壶
时大彬是一位制壶天才,家学渊源深厚。他自幼跟随父亲做壶,手艺极为高妙,至万历后期已经享誉江南。
时大彬生卒年不详,业界多延用 " 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 "(即 1573-1661)的说法。此说的来源又是什么呢?
中国著名博物馆学家、文物鉴赏大家宋伯胤先生在其《陶瓷卷》中对此有所记述,称此说源于台湾著名学者徐熬润先生的一篇文章。徐鳌润先生在文中称,他从苏州迁来宜兴的始祖徐显卿(1537-1602 年)过去曾有位 " 西宾 " 叫徐应雷,此人在明万历三十年(1602)前写过一篇《书时大彬事》的文章,收在明末清初史学家黄宗羲编撰的《明文海》卷里——
" 一日,遇诸杨纯父斋中,其人朴野,黧面垢衣。"" 性嗜酒,所得钱辄付酒钱。与所善村夫野老剧饮,费尽乃已。又懒甚。必空乏久,又无从称贷,始闭门竞日搏埴,始成一器。所得钱辄复沽酒尽。当其柴米赡,虽以重价投之,不应。且购者甚众。四方缙绅往往寓书县令必取之。彼维穹昼夜,疲精神,力不给,故其势自然重价如此。渠但嗜酒,焉知其他。"
在徐应雷的笔下,时大彬原来是一个黑面朴厚,不修边幅,嗜酒又有点懒散的性情中人。他虽然擅制壶,但只要柴米油盐不缺,谁也别想以重金诱其制壶。只有在生活困顿,告借无门,酒店催讨酒钱的时候,他才会关起门来一心制壶,但卖壶换来的钱转身又买了酒。碰到有钱人通过当地父母官施压巧夺豪取茗壶的时候,时大彬必索以重价。
这与诸多史料中 " 时大彬为人敦雅古穆 " 的描述似有很大出入,不过时壶 " 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 ",却是业界一致公认的。
时大彬制壶极为严谨,每遇不满意作品,即行毁弃。
" 明代良陶让一时 "
时大彬原擅制供春式大壶,后游历娄东(江苏太仓、浙江一带)时,与当时的著名文人王世贞、陈继儒等交往甚密。
陈继儒,明代画派 " 华亭派 " 的代表人物,精于茶道,是茗壶冲泡的极力推崇者。" 茶注宜小不宜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漫 ",小壶小杯,最宜浅酌慢啜,符合文人的美学趣味。时大彬受其影响,改制小壶,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从而开启了紫砂艺人与文人雅士互动的先河。
作为晚明最负盛名的紫砂巨匠,时大彬的成就远不止于改制小壶,他对紫砂壶的成型、泥料配制、造型和铭刻都有着深入的研究。
在成型工艺上,他改进了龚春 " 斫木为模 " 的方法,直接手工制模,创制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泥条围筒,拍打收口镶接凭空成型的基础技法。这也是时大彬对宜兴紫砂陶艺的最大贡献。
在配泥上,时大彬首次在制壶泥料中掺入细小的生泥粒子,开创了调砂法制壶。他不仅善于调砂,还首创了通过调配泥色来增强紫砂壶美感的方法。
时大彬调砂提梁大壶,南京博物院馆藏
再说造型,时大彬制式多样,他开创了方形、圆形、仿生象形器及筋囊器等多种经典壶式。
壶上题铭的先河也是由时大彬开创的。他在紫砂壶的刻款上表现出很高的文化修养,其所制茗壶初期请书家落墨,以竹刀刻之,后自己运刀成书,字体娴雅,在黄庭、乐毅之间。
宋伯胤先生尤其推崇时大彬在器身署款之举,谓之 " 明清两代器物底部圈足内,几乎全成为官家专用的地盘,寻常百姓是不许容身的,但大彬此举不只是争来制作人应有的权利,而且大开风气之先。从此,丁蜀紫砂工艺尚袭应用,至今不衰。因此中国陶瓷器上私人名款之学,当以时大彬为先河。"
明代周高起在其所撰我国第一部宜兴紫砂专著《阳羡茗壶系》里,推时大彬为 " 紫砂壶宗 ",以他和他的弟子为 " 壶艺正宗 "。" 千载一时 "、" 明代良陶让一时 ",都是对时大彬的至高评价。
" 五两小壶五两金 "
明清时期," 时壶 " 受到文人雅士和收藏家的追捧。其时,人人以得一把大彬壶为荣,甚至茶壶与金子比重,一把五六两重的小壶,要用等重的黄金才能换得。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无锡甘露的明代华氏家族墓葬出土了一把时大彬的三足如意盖圆壶。此壶呈暗红色,砂质较细,造型古朴,壶把下端壶身有 " 大彬 " 二字楷书款识,字迹工整遒劲。该墓主华师伊,为南京翰林学士华察之孙,系名门公卿之家。
时大彬的三足如意盖圆壶
此外,在多处名人墓葬中发现了时壶。清初戏剧家孔尚任也曾收藏有时壶,其中一件 " 如杮饼,不得容杯水,柄下刻‘大彬’二字 "。由此可见,时大彬的作品在当时确是文人雅士的爱物。
时大彬弟子甚多,其中又以徐友泉、李仲芳两位高徒最为著名,因师徒三人皆为制壶高手,且都排行老大,故时有 " 壶家妙手称三大 " 的说法。
上承金沙寺僧及供春的特长,下启明代后期和清代砂壶制作的新工艺,时大彬也是中国紫砂陶艺界公认的里程碑式人物。
千百年来,宜兴紫砂陶艺传承有序,供春、时大彬之后,陈鸣远成为后继大家,将宜兴紫砂陶艺推上了又一个发展巅峰。
图:资料图片
- END -
人文风雅 生活大美
你向往的生活 情调都有
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出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