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关于泰安市 2022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 年预算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
(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本次会议审查了市政府提交的《关于泰安市 2022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及 2023 年市级预算草案。会前,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常委会预算工委预先审查基础上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进行了初步审查。代表大会期间,根据代表审查意见,又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 2022 年预算执行情况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2 年 ,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及财政、税务等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工作要求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财税改革,全面强化财政管理,积极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全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着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和重点任务落实,保障了财政平稳运行,全市及市级预算执行是好的。全市及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均较好完成了年度预算任务。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疫情冲击等多重考验,在大规模退税减税降费和土地收入下滑的压力下,坚决树立 " 经营财政 " 理念,依法强化收入征管,税收增幅居全省前列。全市财政运行平稳有序,支持发展成效显著,民生支出保障有力,财税改革持续推进,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成绩来之不易,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看到,财政运行和改革发展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和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叠加,财政收入出现下滑;疫情防控、民生提标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基层 " 三保 " 面临空前挑战;部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预算绩效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部门单位收入上缴不及时,管理不到位,预决算编制不够精细和完整,财务资产管理水平还需提升等等。对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 2023 年预算草案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政府提出的 2023 年预算草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聚焦市委工作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综合考虑收入方面的各类条件和制约因素、支出方面的刚性政策和合理需求,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预算草案符合 " 十四五 " 规划,与 2023 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符合《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符合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要求,是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
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本次会议批准市政府提出的《关于泰安市 2022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 2023 年市级预算草案。
三、关于做好 2023 年预算执行工作的建议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年,也是我市向着全面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目标大步迈进的一年,做好财政预算工作,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意义重大。为进一步做好今年的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聚焦增收节支,着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牢固树立 " 经营财政 " 理念,健全财政资源统筹机制,做好增收节支文章。坚持依法加强税费征管,提升税源管控水平,健全完善税收保障工作机制,切实形成抓征管、促增收的强大合力。坚持资金资产资源齐抓共管,加强盘活存量资金,强化 " 四本 " 预算与债务计划的统筹,强化增量与存量资源统筹。继续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在强化收入统筹的基础上,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二是聚焦民生支出,着力推进民生保障更均衡更完善。坚持量入为出,统筹资金使用,保障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支出保障力度。统筹对下转移支付支出,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做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坚持 " 三保 " 支出优先顺序,坚决兜牢兜实 " 三保 " 底线,做好基层 " 三保 " 工作。
三是聚焦效能提升,着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市委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战略,统筹运用政策工具,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实现政策合力。继续保障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效、红利充分释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资金及专项债券支持。围绕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文旅融合突破进展、乡村振兴纵深推进,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障重点任务顺利实施。围绕持续抓好财源培植,发挥好政府产业基金、引导基金作用,扩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稳固财政增收基础。
四是聚焦改革攻坚,着力提升预算管理现代化水平。按照 "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 " 的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提升资金管理绩效。强化部门财务管理,夯实预算管理基础。推进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细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增强基金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加强预算重点环节管理,促进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强化县级政府财政运行评价,扩展绩效评价范围,提高绩效评价质量,用好绩效评价结果。构建完善综合统筹、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持续安全的现代预算制度。
五是聚焦持续发展,着力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兼顾当前和长远,坚持系统观念,有效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能力。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着力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落实好政府债务信息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坚持依法依规举债融资,坚决杜绝各种违法违规举债以及承诺担保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障财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