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祐重修琴川志
【宋】孙应时 纂修
【宋】鲍廉 等 增补
【元】卢镇 等 续修
凤凰出版社
2020 年 01 月
内容简介
打开搜索引擎搜 " 琴川 ",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条居然是 ……
琴川,这个听起来有点玄幻的名字,现在属于江苏常熟的一个街道。
这名字可是祖传的。常熟古称琴川,源于春秋言子武城礼乐之治。
为什么叫琴川?常熟古代城区内有七条自南向北平行排列的河道,像古琴的七根弦,所以得名琴川。《宝祐重修琴川志》考释:" 县治前后横港凡七,皆西受山水、东注运河,如琴弦然。"
也可以有别的解释,比如说取 " 言游弦歌 " 的意思。但弦歌的典故另有出处,有点牵强附会," 然弦歌乃武城事,于此言之,则成附会矣。"
这部志书是常熟现存最早的志书,也是全国现存少数早期古代志书之一。它创修于南宋庆元,初刻于嘉定,增补于宝祐,重刻于元至正,纂修历史长达一百六十多年。
它记事力求追溯事物起始发端,详于宋元,尤详于南宋,资料弥足珍贵。
书中有关江防、赋役、祠庙等的记载,资料丰富,凸显出常熟江防重地、太湖粮仓、江南文教始祖的地位。有关建县时间的考证,颇为严谨。
卷九《叙产》兽之属所收獐、鹿、虎等资料,对江南地区古代自然环境的研究也大有裨益。
琴川是常熟的别称,原属吴县。历史上,常熟还曾有 " 海虞 "" 南沙 " 等古老的地名。
西晋太康四年(283),析吴县虞乡置海虞县,因县境傍倚虞山、东邻沧海,所以得名。
东晋咸康七年(341),析暨阳县(治所在今江阴市东南长寿镇南)南沙乡置南沙县,治所在今常熟市西北。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析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因为 " 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 ",所以得名。
隋开皇九年(589),海虞、南沙废入常熟县。
元元贞元年(1295),常熟升县为州。
作者简介
孙应时(1154 — 1206)字季和,号竹隐,南宋浙江余姚人。家居濒邻烛溪湖,因自号烛湖居士,一作竹湖。自幼天资聪颖,师事陆九渊。淳熙二年(1175)进士。淳熙五年(1178)秋,起家黄岩县尉,有惠政。淳熙八年(1181)十二月,朱熹为浙东常平使者,一见即与之定交。后知遂安县。庆元二年(1196),来任常熟知县,在任创吴公祠(祀言子),推崇文教,深受士民拥戴。郡守以私恨捃摭负仓粟三千斛,市民感其恩德,争担负代偿,郡守益憎恶。于庆元五年(1199)罢归。开禧二年(1206),起为邵武军通判,未赴而卒。着有《烛湖集》二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鲍廉,南宋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淳祐十二年(1252)四月以宣教郎来知常熟。宝祐元年(1253),转通直郎。二年(1254),辟差充沿江制置司干办公事。后以平虏将军知临江军(故治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德祐元年(1275),元军南下,城陷被俘,不屈而死。
卢镇,字子安,元淮南人。至正二十二年(1362),以领兵副元帅兼常熟知州事。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静妍 整理自《江苏文库 · 方志编》书目提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