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1-11
财经猎豹跨年观察④丨特斯拉“搅局”,新能源车迎来洗牌之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于露 谷伟 文 / 摄)1 月 10 日,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 649.8 万辆,零售销量 567.4 万辆,分别同比增长 96.3% 和 90%,2022 年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占乘用车零售销量比率)达到 27.6%,较 2021 年提升 12.6 个百分点。不过,缺芯、锂电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激烈,也让身居其中的新能源车企感到压力。进入 2023 年,随着 " 国补 " 落幕,新能源车行业又将面临新的变局。仍在亏损的造车 " 新势力 ",是否会迎来洗牌之年?

特斯拉新年 " 搅局 "

1 月 10 日上午,南京江宁一家商场的特斯拉门店内,林先生正在提车。这辆 Model 3 是家里的第二辆车,买给儿子开的," 新能源汽车是趋势,儿子也喜欢。"

因为之前比较忙,同时在考虑买什么品牌,也就错过了 " 国补 ",但没想到却等来了特斯拉的 " 新年第一降 "。1 月 6 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国产车型全系降价,其中 Model Y 长续航版 35.79 万元降到 30.99 万元,降价 4.8 万元;Model 3 后驱版由 26.59 万元降到 22.99 万元,降价 3.6 万元。林先生按照降价后的价格提车,落地价格差不多 25 万元。

2019 年国产后,特斯拉已经多次降价,Model 3 后轮驱动版价格由 2019 年 10 月的 35.58 万元降至如今的 22.99 万元,降幅达 35%。

头豹研究院 TMT 行业首席分析师刘颀认为,因为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过剩,市场对其降价早有预期,但最终降幅仍超出预期。

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 1 月 6 日在微博表示,降价是从 " 第一性原理出发 ",坚持以成本定价。" 特斯拉历史上几次比较大的价格调整,都是因为有外部原因导致对成本有一定影响,比如我们变成国产车了,价格肯定就比纯进口有下降,比如我们的供应链都稳定了之后,肯定也会比之前从国外运过来要低。" 陶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斯拉现在的供应链本土化率已经 95% 了,理论上也没有太多的提升空间了," 所以我觉得经过这次调价之后,应该说(价格)相对还是比较稳定。"

2022 年销售落幕,特斯拉全球共交付 131 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 40%,其中上海超级工厂就交付了超 71 万辆,同比增长 48%。但蝉联纯电动车销冠宝座的同时,身后的对手却不容小视。比亚迪虽然纯电车销售数据少了近 40 万辆,但所有车型全年销量达 186.85 万辆,同比增长 152.5%,反超特斯拉,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有业内人士认为,特斯拉这一波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打压比亚迪。" 马斯克可能被比亚迪 2022 年的数据激怒了。不是马斯克想主动降价,是他真遇到了强悍的中国对手。"

价格下调对销量的刺激立竿见影。尽管降价后遭遇老车主的维权潮,但多地特斯拉门店均对外透露订单激增,甚至 " 有去维权的车主反手又下单一辆新车 "。有媒体称,宣布降价后,特斯拉中国 3 天内获得 3 万辆订单。不过,这一消息并未获特斯拉官方证实。

压力来到 " 新势力 " 一边

2023 年,持续十余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落下帷幕。从 2022 年 11 月开始,包括比亚迪、上汽、广汽埃安、哪吒汽车、长安等众多车企纷纷宣布涨价。如比亚迪表示,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对相关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正式调整,上调幅度为 2000 元 -6000 元不等。广汽埃安表示,对旗下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 3000 元 -8000 元;奇瑞新能源表示,会对旗下小蚂蚁和无界 Pro 两款车型分别上涨 0.3-0.9 万元不等;哪吒汽车也宣布对旗下多款车型涨价 3000 元到 6000 元不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涨价一方面是出于补贴退出带来的成本考虑,另一方面更像是一种 " 恐慌式营销 ",目的是锁定 2022 年底的销量。而这也意味着,相关厂商可能战略性放弃了 2023 年 1 月乃至一季度。

小鹏、零跑则祭出 " 保价 " 策略。小鹏表示 2023 年各车型全国建议零售价将保持与 2022 年底的综合补贴后价格一致。零跑在承诺不涨价的同时,还推出现金补贴等限时优惠措施。

不过,特斯拉的突然降价,形同 " 搅局 "。" 竞品主机厂不断推出新车型满足消费者,而特斯拉由于新车型的缺位,降价是拉动需求的唯一手段。" 刘颀认为,降价短期内无疑会较大幅度地拉动订单需求,用户群体进一步下探,抢占一部分竞品品牌的市场。" 国补 " 退场无疑已经对主机厂的价格策略产生一定影响,特斯拉的 " 历史低价 " 也将在 2023 年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 这对于部分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车企来说影响巨大。"

已经被称为 " 比王 " 的比亚迪,似乎不在此列。2022 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净利润 93.11 亿元,同比增长 2.81 倍。在夺得 2022 年全球销冠后,1 月 5 日,比亚迪发布高端品牌 " 仰望 " 系列,向百万元级别豪车市场发起挑战。

真正面临压力的,可能是以 " 蔚小理 " 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2022 年前三季," 蔚小理 " 分别亏损 87.12 亿元、67.78 亿元、22.69 亿元。

根据官方交付数据,上述三家车企 2022 年的销售情况仍然亮眼,分别达到 12.2 万辆、12.1 万辆、13.3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23%、47%。不过,相比年初目标,最终其销售完成率仅分别为 78.38%、48.3% 和 81.66%。

面对特斯拉的降价,几家新势力车企先后表示定价不受其他车企影响,但盈利和销售的双重压力面前,2023 年何去何从,仍值得关注。

渗透率飙升,洗牌将至?

2021 年被不少人视为新能源汽车的拐点之年,销售渗透率达到 20% 左右,意味着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市场已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2022 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爆发式增长。

1 月 10 日,乘联会公布 2022 年全年数据。1-12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 649.8 万辆,同比增长 96.3%;零售 567.4 万辆,同比增长 90%。2022 年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 27.6%,较 2021 年提升 12.6 个百分点,2022 年 12 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 29.5%。乘联会认为,供给改善叠加油价高位带来市场火爆,油价历史高位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车订单表现持续较强。" 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仍会快速提升,乘联会专家团队预测 2023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850 万辆,总体狭义乘用车销量 2350 万辆,2023 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 36%。"

事实上,此前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2 年 11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 33.8%,1-11 月渗透率达到 25%。公安部 1 月 11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 535 万辆,同比增长 81.48%。截至 2022 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1310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4.1%,扣除报废注销量比 2021 年增加 526 万辆,增长 67.13%。

江苏省工信厅透露的数据则显示,2022 年 1-11 月,全省汽车制造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8286.2 亿元,同比增长 11.3%,其中汽车零部件规上营业收入 6375.6 亿元,同比增长 9.9%。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 60.1 万辆和 57.5 万辆,同比增长 181.7% 和 174.9%。

刘颀表示,电池技术的精进推动续航里程提升,座舱交互、自动驾驶等智能化技术提升驾乘体验,纯电、插混、增程等的多样化众多的车型选择 …… 等等因素都是支撑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未来也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行业渗透率的结构性提升。

不过,并非所有车企都能在行业的高速发展中笑到最后,已经有车企 " 掉队 "。2022 年末,顶着 " 华为前太子 " 之名的李一男,转型造车后的首款产品 " 自游家 NV" 宣布短期内无法交付。而威马汽车、奇点汽车 2022 年也分别传出资金链告急的消息。

另一方面,在 2022 年的销售排行榜上,比亚迪遥遥领先,而新势力品牌座次则城头变幻,哪吒汽车以 15.2 万辆的全年销售数据逆袭成为新势力之冠," 蔚小理 " 变成了 " 理蔚小 "。但即便销量飙升的哪吒汽车,根据其股东三六零的披露,估值也较此前 D 轮融资时大幅缩水。

"2023 年之后新能源汽车行业伴随国补退场、特斯拉大幅降价等因素,将进一步加速市场对于不合格参与者的出清。" 刘颀表示。

相关标签

特斯拉 新能源车 新能源 上海 陶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