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然 / 文 施向辉 / 摄)" 对子皇帝 " 是谁?" 中国红 " 为什么千百年来备受欢迎?1 月 13 日,明孝陵博物馆《" 对子皇帝 " 朱元璋 · 喜滋滋 " 楹 " 新年》《我们的节日——博物馆里过大年 · 千年古韵中国红》两大展览同时开展,讲述对联与 " 中国红 " 中的喜庆春节,同时,60 多件(套)非遗展品展现浓浓年味。据了解,展览将持续至 2 月 20 日。
" 兔儿爷 " 香包、" 锦 " 兔盲盒,60 多件(套)非遗展品展年味
吹糖人、叠元宵、卖花灯,泥塑《金陵琐记》展现着南京春节的热闹街景;脚踏祥云,身着锦衣," 兔儿爷 " 形象的香包喜庆又吉祥;当云锦碰撞盲盒,不同花色的云锦布料点缀兔耳朵," 锦兔系列 " 云锦盲盒让人眼前一亮 …… 在《我们的节日——博物馆里过大年 · 千年古韵中国红》展厅,60 多件(套)非遗展品展现浓浓年味。
△刻纸《玉兔纳福》
据了解,本次展览由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明孝陵博物馆主办,围绕 " 千年古韵中国红 ",以 " 红 " 这一核心色彩传达美好寓意,进一步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集中展示了江苏剪(刻)纸、刺绣、香包、泥塑、年画、灯彩等极富年味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
△《瑞兔贺春》
明孝陵博物馆馆长任青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展览还介绍了 " 中国红 " 的起源,与 " 中国红 " 有关的民俗,以及 " 中国红 " 为何成为新中国走向独立的背景之色,甚至走向世界,成了中国国家形象的一部分。
△木板年画《前途锦绣》
" 中国红 " 起源于何时?现代快报记者从展览中了解到,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红色意识。在约五万年至一万五千年之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类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染料文身、黯面,用染红的石珠、兽牙、贝壳装饰自己,此时我们的祖先已经萌发出对 " 中国红 " 的色彩意识。秦汉时期,红色超越了自身色彩的魅力,成为生命力、权贵的象征。在唐朝,律令规定只有皇宫的柱子可用红色,宋代,民间也可使用红色,中国的商品和中国的 " 红 " 文化开始随着一艘艘商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明清时期,红色流传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贴春联习俗始于朱元璋,他与对联还有多少故事?
春节贴春联,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两行文字中,蕴藏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其实,这个习俗始于朱元璋。
△泥塑《金陵琐记》
现代快报记者从《" 对子皇帝 " 朱元璋 · 喜滋滋 " 楹 " 新年》展览中了解到,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酷爱对对联,他对对联的发展、普及和繁荣昌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史料记载,他曾经颁布过一道圣旨," 除夕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于是,天下人纷纷在自家门前贴上春联,许以吉祥寓意。由此,春节贴对联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直至今天,这个习俗一直没有消失,而明太祖朱元璋也得了一个 " 对子皇帝 " 的称号。
△堆花糕团《花开富贵》
朱元璋不仅要求人们贴春联,还亲自出宫观赏,甚至亲手代写联句,也因此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他看到街市上卖的藕洁白鲜嫩,随口吟咏 "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没想到卖藕小伙一边摆着莲藕,一边答道:"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在酒馆喝酒,微醺的朱元璋也要出对子调侃:" 小酒馆,三杯五盏,没有东西 ",店主从容对答," 大明国,一统天下,不分南北 "。
展览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 " 总把‘新联’换旧符 "" ‘对联皇帝’朱元璋 " 和 " 巍巍南京明城墙 ",为广大游客展现了传承千年的楹联起源和丰富内涵,以及 " 对联皇帝 " 朱元璋和南京明城墙的独特风采和传奇故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