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南征兮寄边声,雁北归兮为汉青。1 月 13 日晚,2022 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甘肃省秦腔剧院历时五年精心创作的大型秦腔历史剧《蔡文姬》在甘肃黄河剧院成功首演。
强大主创阵容演绎经典故事
蔡文姬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她善于诗赋,精通音律,其创作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被世代传诵,成为千古绝唱。
多少年来,《文姬归汉》的故事被广泛地搬到戏剧舞台上,自 1959 年 5 月 21 日,由郭沫若编剧、焦菊隐导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蔡文姬》首演以来,先后有昆剧、粤剧、越剧、京剧、吕剧、豫剧、徽剧、评剧等舞台剧创排演出。
在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蔡文姬》中,东汉时期文学家、史学家蔡邕下狱,所治《汉记》惨遭焚毁,女儿蔡文姬为了保全性命、来日复原《汉记》,不得不告别家园,离汉而去。十二年后,蔡文姬别胡而归,但当年的天赋与才情早已被消磨殆尽,无法担当修史重任。最后,当蔡文姬看到当年自己救出的《汉记》残简时昔日记忆霎时复活,终成一代青史。
该剧主创团队实力雄厚,特邀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一级编剧张泓执笔,由著名戏剧导演、中宣部 " 五个一 " 工程奖、文化和旅游部 " 文华奖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获得者韩剑英担任导演,国家一级作曲郭全民作曲,中国戏剧学院教授、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秦文宝和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马旭东进行舞美设计,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 " 梅花奖 " 获得者苏凤丽领衔主演。
专家点评:这是一部好戏
当晚,著名戏曲家、上海京剧院原院长单跃进,中国剧协《剧本》副主编武丹丹,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中国艺术报新闻部副主任、主任记者郑荣建等特邀专家与省内文艺专家和 800 余名戏曲爱好者共同观看了演出。
演出中,苏凤丽等秦腔名家粉墨登场,共同演绎了这个感人肺腑的经典故事。演出既有秦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慷慨激越的风格,又兼备优美动听、缠绵悱恻、凄切委婉的秦腔 " 肖派 " 唱腔艺术特点,充分展现出各主要角色的人物特点,引人入胜。那跌宕起伏的剧情,行云流水的唱腔,大开大阖的动作,古朴厚重的舞美,赢得了到场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次日召开的作品研讨会上,与会戏曲专家对该剧创排给予充分肯定。单跃进表示,这是一部好戏,充分展现出秦腔艺术的剧种特色,以及创作单位对经典题材的准确把握和时代理解,是一部具有冲击艺术精品潜质的优秀作品,以苏凤丽为代表的主演群体表演令人折服,为观众创造出沉浸其中、排空一切的艺术空间。
植根厚重文化历时三年定稿
据了解,该剧作为 2022 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项目、2022 年度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剧本创作根据国内知名专家意见历经多次修改完善,历时三年最终定稿。2022 年,省文旅厅、省财政厅对该剧给予 2022 年度甘肃省艺术创作扶持工程(甘肃艺术基金)立项,给予资金扶持,帮助该剧登上舞台。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秦腔《蔡文姬》的创作,植根于丝绸之路与甘肃丰富厚重的文化沃土,紧紧围绕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命题,通过 " 文姬离汉 " 与 " 文姬归汉 " 这个古老的历史故事,将创作重点放在同类题材较少提及的 " 续史 " 上,以及主人公对 " 汉字 "" 汉简 "" 汉记 " 强烈而特殊的情感表达,由此观照和诠释中华文明强大的向心力、感染力以及归属感,强烈地体现出中华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对人的特殊力量。
同时,该剧契合 " 一带一路 " 倡议,从汉匈和好、人民渴望和平的角度,展现了民族团结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美好福祉、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彰显出该剧巨大的现实意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 / 图
一审丨编辑 徐英杰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张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