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人的饺子,拿韭黄来包,滋味更美。隆冬寻鲜,1 月 10 日,记者走进七里河区王官营村,一窥韭黄收割。
七里河区黄峪镇王官营村种植户车增兵,今年务劳了 3 亩韭黄。掀开草帘,黄灿灿的韭黄露出头来,颇为壮观。
前来收购韭黄的商家围簇在田头,看成色,观品相,心头暗暗给这些即将 " 出阁的闺女 " 定着价,就等开镰收割后蜂拥抢单呢。
韭黄收割要有仪式感。车增兵手持一米多长的镰刀,从土垄上划拉过,韭黄应声伏倒。壮劳力前头收割,打下手的妇女们,后头拾掇,小心翼翼把韭黄从土垄里抽出来,扎成一把把,摆在田间,静候买家。
一斤韭黄地头收购价六块五。车增兵说,这个价格还算是卖亏了呢。他说,冬至节前,村里当时挖的韭黄,地头收购价一斤卖到了八九块。再说说去年同期,同样在冬至节前后,一斤韭黄能卖到 16 元。即使如此,老车家 3 亩地韭黄,今年产量 9000 斤,也是农家一笔不薄的收入。
" 立冬压草,冬至收割,生长期 45 天左右。务劳韭黄,这是一件吃苦活。"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添言说,除去人工,还得算算成本账。韭黄种植需要麦草,麦草斤 1 元,压 3 茬就得换新草。再说说雇佣村民收割韭黄,一人一天 150 元工钱。收获的喜悦里,大家诉说着这一年来的辛苦。庄稼人的乡恋情结,浓得化不开。说韭黄,道韭黄,就在这高高低低的絮叨声中,拍去了这一年来落在身上的辛劳尘土。
韭黄是金城兰州特有的冬令蔬菜。王官营村主任王福明说,眼下,这项特色产业成了该村乡村振兴的 " 黄金产业 "" 富民产业 "。他说:" 一亩地韭黄 3000 斤,平均收入 2 万元。全村种植 500 亩,一茬收入达 1000 万元。"
王官营村韭黄种植历史悠久,村里的老人说,祖辈传承,有好几百年光景啦。该村的韭黄种植采用 " 麦草覆盖 " 的传统古法种植,种出来的韭黄茎粗叶壮,色纯黄中透亮,味道鲜美,远近闻名。
为让这项传统特色农产品勃发新生机,近年来,七里河区扩规模提档次,做大做强韭黄产业。在韭黄标准化生产方面,按照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范种植,严格环境质量、肥料、农药、灌溉水和产品管理,扩大腐熟农家肥、油渣等有机肥使用。
在品种选择上,选用 " 兰州小韭 "。这是七里河区特有的优良地方品种,其植株生长势强,分蘖能力强,品质鲜嫩,丰产性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目前,七里河区韭黄生产总面积达 900 亩,总产量约 1350 吨,主要集中在黄峪镇、彭家坪镇。刚刚结束的七里河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扩大种植规模,打造七里河后山韭黄基地,持续叫响兰州韭黄品牌,让韭黄成为 " 黄金产业 "。车增兵说:" 人勤地不懒,明年再美美种一茬。"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旭永 胡立燕 文 / 图
一审丨编辑 安周霜
二审丨值班主任 郭俊宇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世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