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1-16
精彩!解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无锡元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 月 15 日上午,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江苏大会堂隆重开幕。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省委书记信长星主持大会,省长许昆林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围绕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2023 年工作安排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系统性部署。

这不仅仅是一份硕果累累的 " 成绩单 ",也是擘画未来五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 " 战略图 "。

在这份干货满满的报告里,

包含了哪些无锡元素?

展现了怎样的无锡形象?

释放出哪些事关无锡未来发展的信号?

就让我们一起将目光投向政府工作报告,

一起在奋进的鼓点中找准无锡的定位和坐标,

看见无锡的责任和担当。

01

在这份报告里,看无锡答卷

五年开拓进取,五年春华秋实。

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里,

在用汗水和奋斗写就的江苏答卷里,

蕴含了每个无锡人攻坚克难、

笃行不怠的身影。

你看,在科技和产业创新领域,报告里提到: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太湖实验室挂牌运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全覆盖;物联网、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 10 个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 " 新引擎 ",2022 年数字经济规模超 5 万亿元。

无锡答卷

2022 年,无锡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实现全省 " 十连冠 ";

2020 年挂牌的太湖实验室正扬帆驶向深海,抢占海洋强国的创新制高点;

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江阴顺利通过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

生物医药、高端纺织与兄弟城市联手获批国家新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 12 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增幅分别达 49.4%、20.4%、175%。

新增省级智能工厂 11 家、数量全省第一;

强化核心产业引领、应用场景牵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支撑,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 7000 亿元。

你看,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领域,报告里提到:

不断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 证照分离 " 改革实现全覆盖,以 " 一带一路 " 交汇点建设为统领,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外贸外资量质齐升,一般贸易占比过半,五年累计吸引外资 1270 亿美元;柬埔寨西港特区成为 " 一带一路 " 合作标志性项目。开放载体能级不断提升,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现设区市全覆盖。

无锡答卷

2022 年,无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5.0 版及 196 项重点改革事项高效落实," 一网通办 "" 一照通办 "" 一件事 " 改革不断深化,电子证照应用试点成效全国领先。

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实现快速发展,对 RCEP 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 10% 以上,新吴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外贸进出口超 1100 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新增超 3000 万美元外资项目 66 个,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 45%、提高 5 个百分点,QFLP 基金数量与规模均居全省第一。

中欧班列稳定运行,苏南硕放机场新增 2 条国际货运航线、DHL 快递航空口岸成功落户,在全省率先组织赴日本等经贸包机。

你看,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领域,报告里提到:

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太湖治理连续 15 年实现 " 两个确保 ",长江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切实抓好长江 " 十年禁渔 ",生态岸线占比提高到 64.1%,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分别增至 31 个、12 个和 9 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江苏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

无锡答卷

连续 15 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全部整改销号;

长江、太湖 6360 个排污口整治全部完成;

城市黑臭水体、劣 V 类河道全面消除;

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PM2.5 浓度均创近年最好水平,太湖一级保护区建成 " 无化区 ";

无锡入围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江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你看,在高质量统筹城乡区域协调联动领域,报告里提到:

大力实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全面完成 " 三区三线 " 划定工作,着力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优化南北结对帮扶,园区共建取得显著成效。隔江相望的设区市之间均实现过江通道直通,徐连、盐通、宁淮、南沿江、北沿江、沪苏湖、通苏嘉甬等铁路相继开工建设;农业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2078 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 700 亿斤以上。

无锡答卷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锡协同发展取得战略性突破,建立完善跨江融合协同对接机制。

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提速推进,无锡与深港、粤澳协同创新中心启动运作,与港澳知名高校机构开展合作共建;

全面展开第三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地铁 4 号线二期、5 号线及锡宜 S2 线启动实施,锡澄 S1 线全线贯通;锡宜及沪武高速扩建、锡太高速、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开工建设," 四线四路 " 共建创历史之最;无锡丁蜀机场正式开航;

全面启动与连云港结对帮扶合作,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取得新成效;

建设高标准农田 8 万亩,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10 个;宜兴入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

你看,在扎实有效推进共同富裕,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领域,报告里提到:

扎实推进民生实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老一幼 " 服务保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扎牢;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各级各类教育开启发展新阶段;江苏学子的入学升学之路更加顺畅科学;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建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全国示范样板。

无锡答卷

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高标准实施到位," 微幸福 " 民生工程重点督办事项办结满意率 100%," 市长在线 · 民声留言板 " 办理群众诉求 4.1 万件、建议超 1 万条;

建成中小学、幼儿园 31 所,东南大学无锡校区、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建成投用;

南医大无锡医学中心一期、市精卫中心二期建成启用,市妇儿中心开工建设,市属医院实现 " 三甲 " 全覆盖;

与上海知名医疗机构全面签约合作,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无锡基地成功落;

我市入围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

以全国第二名入围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无锡国专纪念馆建成开放,江南运河文化公园首开区主体完工,梁溪河景观带整治提升示范段建成开放,新改建公园游园 100 个,太湖植物园开工建设。

02

在这份报告里,看无锡使命

今年,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十方面重点工作,

每一项部署中,

都蕴含着无锡的新使命和新作为。

大力提振消费市场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升南京、苏锡常和徐州 " 三大商圈 " 集聚效应。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深化与大型央企、民营头部企业和外企合作,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为主要抓手,努力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无锡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办好 2023 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高质量推进科教人才强省建设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支持太湖实验室承担更多战略任务。

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协同推进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加快锡常泰等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南北结对帮扶和园区共建。做好全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合作工作。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开工建设锡宜高速改扩建等项目,积极推动盐泰锡常宜铁路开工建设。支持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改建扩容。

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 " 只能更好、不能变坏 " 的底线。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深入推进污染治理 "4+1" 工程,巩固扩大岸线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坚持不懈抓好长江 " 十年禁渔 " 工作,开展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全面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

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打响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系列会展品牌。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质效,推动建设首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跳出无锡看无锡,站在全省看无锡。

面对省政府工作报告擘画的美好蓝图,

面对这些无锡元素背后的美好愿景,

无锡更多了几分使命感和紧迫感。

"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

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奔跑,

一起奋斗,

以一域之光

为 " 强富美高 " 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添彩!

来源:无锡日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