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广宣 记者 顾潇)春节临近,年味渐浓。1 月 16 日,沉寂已久的老街深巷仁丰里原住民纷纷打开自家小院子、端出自家年蒸,让整个古城飘起浓浓 " 老扬州味 ",展示扬州人充满人情味、烟火气的传统市井生活。
1 月 16 日上午," 仁丰里新春民俗文化节 " 正式揭幕,通过民俗、非遗、老味道、消费等多个领域,致力于探索 " 美食 + 文化 " 民俗体验游,将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入口处各式各样的传统花灯、主干道拥挤喧嚣的送福现场、街巷间开门迎客的文艺小店、街区内熙熙攘攘的客流,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提醒大家,古城正在逐渐恢复往日的商业活力和消费张力。
△ " 仁丰里新春民俗文化节 " 启幕
老味道的回归,是对美食的传承,更是对民俗文化的延续。仁丰里住着很多老扬州人,随着 " 新春民俗文化节 " 活动的开展," 我家大门常打开 " 也一一重启,不少民宅大门都敞开着,不时走进两三游客,和主人聊聊庭院,尝一口老扬州人春节必不可少的手作美味。
家住仁丰里 84-1 号的李宁就是这样一位老扬州人。春节前,她一边忙着年蒸,一边邀请街坊邻居、游客们到她家一起品尝地道的 " 扬州包子 "。年蒸寓意蒸蒸日上,为新年讨个好吉兆,更蕴含了浓浓的年味。斜对面新回归的古城人袁荔则是淘豆沙、炸春卷、搓圆子 …… 忙碌中蕴含的美好期待和欢乐气氛,让人好像又重新回到了儿时过年的情景。
△仁丰里老扬州李宁打开院门,和街坊邻居、游客一起做年蒸
大人们在年货集市开启采购 " 模式 ",孩子们则三五成群,手持仁丰里特色研学产品 " 通关文牒 " 穿梭于每一个文化空间、文创摊位,不断体验着扬州灯彩、评话、年画拓印等非遗项目。
扬州灯彩非遗传承人陈志康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今年新设计制作出十多款兔子花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学习制作,能够让他们切身感受 " 扬州灯彩 " 传统工艺、技艺的魅力,十分有意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扬州评话 " 传承人马伟表示,评话本身是 " 接地气 " 的、大众化的艺术,过去有老北京艺人天桥撂摊磨砺自己的艺术绝技,借着年味我们重走 " 群众路线 ",让它回归到寻常巷陌,百姓事百姓听百姓评。
△小朋友们打卡扬州花灯
新春民俗文化节,自然也少不了仁丰里各个文化空间的加持。汶河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活动期间,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的商铺也积极参与,美食、文创、互动、手工,每一家都围绕新春民俗主题,将文化和商业巧妙融合,提升街区的文化内涵。
(通讯员供图 编辑 谢静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