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1-22
藏在春晚的国宝文物,你发现了几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张文颖 / 文 储希豪 / 摄)霸屏春晚的四瓣花穹顶,吉祥物形象 " 兔圆圆 ",百年古画《武僧演武图》,现存最完好、最古老的碇步桥 …… 作为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年夜饭,刚刚结束的 2023 年春晚,国宝文物彩蛋多多。

这场文化盛宴也让热爱传统文化的观众感动满满。" 不愧是《国家宝藏》的总导演!"" 文博人看春晚是要拿显微镜看滴 "" 文博的盛世!感动!自豪!"……

总导演是《国家宝藏》制片人

2018 年,《丝路山水地图》亮相春晚;2021 年,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 8 窟北壁主尊佛手回归,在春晚亮相;2022 年,以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舞蹈《只此青绿》、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等,纷纷引爆春晚。

文物一次又一次登上春晚大舞台。

细心的观众发现,春晚的国宝文物彩蛋今年特别多。从吉祥物形象 " 兔圆圆 " 到百年古画《武僧演武图》,从上古神兽到最古老的 " 国保 " 碇步桥,眼尖的观众发现,2023 年春晚国宝文物真的挺多。

网友们说," 创意节目惊艳,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 不愧是《国家宝藏》的总导演!"

2023 年春晚的总导演是于蕾,她在央视工作了 20 余年,曾多次担任央视春晚的总撰稿、总体设计。她也是网红文化综艺《国家宝藏》的制片人、总导演,还是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文学总撰稿。近几年,于蕾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如何让文物在观众心中 " 活 " 起来上,她曾表示,做一名讲好中国故事的 " 说书人 ",是她坚守的使命。

吉祥物 " 兔圆圆 "

原形取自 6200 万年前的安徽模鼠兔

春晚的吉祥物 " 兔圆圆 ",长耳朵、大眼睛、三瓣嘴,萌萌哒。

你知道吗?" 兔圆圆 " 原形取自距今 6200 万年前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

安徽模鼠兔是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著名古生物学者李传夔先生在安徽潜山发现的。它是迄今发现最古老的接近兔形类、啮齿类的祖先。

△安徽模鼠兔复原图(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有网友看到安徽模鼠兔的生态复原形象问,它到底是兔还是鼠?这是因为鼠兔同源。专家介绍说,在生物学上,兔是哺乳动物纲兔形目所有动物的总称。这个类群有两个现生家族:兔科和鼠兔科。鼠兔科动物耳朵又短又圆,样子像老鼠。兔科动物长着长耳朵,和大家印象中的兔子最为相符。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鼠兔两个大类一起从其他有胎盘类动物中分化出来,在 6500 万年前 " 分道扬镳 ",各自走向演化之路。

△演播厅顶部的艺术装置

霸屏的四瓣花结构

源于庙底沟彩陶标志性的 " 花瓣纹 "

" 花 ",是 2023 年春晚贯穿整台晚会的舞美主题符号。春晚导演组通过演播大厅多个方位的设计,共同营造 " 满庭芳 " 的主题气象。

霸屏的 " 花 ",是演播厅穹顶艺术装置,身处 C 位,贯穿全场,还会随着节目变换光源颜色。

△彩陶深腹盆(图源: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官网)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个创意来源于距今 6000 年至 4800 年前的庙底沟彩陶标志性的 " 花瓣纹 "。1956 年,考古学家们在河南陕县发现了庙底沟遗址。专家们发现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上总是有着特殊的花瓣纹。在甲骨文中," 华 " 就是 " 花 ",而在《说文解字》中," 华 " 字由花蕊和花蒂造型组成,本意就是花朵。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曾提出," 花卉图案彩陶,可能就是华族 ( 即华夏民族 ) 得名的由来。"

庙底沟时代是早期中国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曾提出中国史前文明的 " 重瓣花朵 " 格局,作为庙底沟文化中心区域的豫晋陕交界一带,就是 " 花心 "。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也认为,在多元一体、满天星斗的中华文明中,以三门峡庙底沟遗址命名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是满天星斗中最耀眼的恒星。

△《花开种花家》(图源:直播截图)

小朋友身上的 " 三兔共耳 "

创意来自敦煌莫高窟壁画

在春晚的开场舞蹈《花开种花家》上,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他们戴着兔头帽,穿着红衣服,像是一群喜气洋洋的小兔子。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朋友们的衣服上有着独特的 " 三兔共耳 " 图案:3 只兔子共用 3 只耳朵,它们头尾相连,仿佛在绕着一个圆心奔跑。

△莫高窟第 407 窟的 " 三兔共耳 " 藻井(图源:莫高窟官微)

" 三兔共耳 " 图案来自敦煌莫高窟壁画。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透露,这个图案在莫高窟大概有 21 幅,其中 90% 以上都出现在窟顶的藻井,均为隋唐时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莫高窟第 407 窟的 " 三兔共耳 " 藻井。

3 只兔子姿态灵动、彼此追随,代表着吉祥圆满、生生不息的美好期盼。张小刚介绍," 三兔共耳 " 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融汇的成果。目前,考古学家们已经在波斯的铜牌,埃及、叙利亚的陶片瓷片,甚至是欧洲的教堂装饰上,找到了 " 三兔共耳 " 的图案,而从时间上判断,专家认为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 " 三兔共耳 " 大约比西方早上 600 年。

赵文卓领衔的《演武》

唤醒百年古画《武僧演武图》

武术《演武》里,赵文卓携手武林小将们轮番上演,形意拳、六合拳、冲拳、醉拳、刀剑枪棍,刚柔并济,穿越百年历史,演绎中华武术的奇绝。现代科技与传统武术相融合,一场热血沸腾表演 " 唤醒 " 了百年古画《武僧演武图》。

《武僧演武图》位于少林寺白衣殿北墙壁,绘制于清末,高 3.47 米,宽 5.36 米,面积 18.599 平方米。画面的内容是清朝道光八年(1828 年),满族大员麟庆代巡抚杨梅梁祭嵩山至少林寺,寺僧为之演武的场景。少林寺的武僧们在大雄宝殿前分为 16 组,两两对练,进行徒手格斗。

据了解,《武僧演武图》壁画的构图与以往历朝历代所作壁画有较大不同,极具透视感,呈以画面中心为原点向四方散射状,极具视觉深度和空间感,颇有文艺复兴时期西洋壁画之风。

舞蹈《锦绣》让观众

重回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 织锦护臂历史场景

曲裾摇曳,袖舞翻飞,舞蹈《锦绣》利用 VR 三维影像绘制技术,让垂眸而出、步履蹁跹的舞者仿佛重回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 织锦护臂的历史场景,千年如新,如梦如幻。

△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 织锦护臂(图源:央视新闻)

这支绝美舞蹈,灵感来源于国宝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 护臂织锦。据了解,该护臂织锦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的尼雅遗址。1995 年 10 月,昆仑山下,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一处汉代墓葬中,发现墓中其中一人的右臂上,绑着一块色彩鲜艳的织锦,在织锦的彩色纹样间,8 个篆体汉字跃然而出——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

护臂织锦长 18.5 厘米,宽 12.5 厘米,历经千年,色彩依旧艳丽如初。织锦上有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得最早的 " 中国 " 二字,见证了丝绸之路上千年的文化交融。

超仙舞蹈《碇步桥》

灵感来源于世界最长古碇步桥

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

舞蹈《碇步桥》以我国现存保留最完好、最古老、最长的古代碇步桥为创作元素,融合扎染色彩,以 AR 视角再现烟雨江南风韵,舞姿曼妙,舞步绰约,置身其中,人们如同在灵动的江南水乡袅袅而行。

舞蹈中绝美意境,美哭了网友。" 看完感觉被净化了 "" 每个人眼睛里都亮晶晶的 "" 好仙 "" 碇步也叫矴步、跳岩,浙江省有很多 "……

△浙江温州泰顺县仕水村碇步石桥(王腾提供)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碇步桥》是浙江音乐学院的原创舞蹈,灵感取材于浙江温州太泰顺县仕阳镇仕水碇步石桥。它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 年),一字型凌波延伸,是世界上最长的 " 古碇步 ",2006 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碇步桥全长 144 米,共 233 齿。每齿分高低两级,高的那级可供肩挑扁担者或涨水时行走,低的那级可容两人并肩而行。亲临碇步桥能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受。

(部分图片由央视文艺提供)

相关标签

总导演 国家宝藏 吉祥物 春晚 安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