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1-28
放爆竹、吃“吉祥如意蛋”,老扬州人迎接春天的仪式感满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扬档宣 记者 庄剑翔)春节一过,就标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慢慢近了。放着 " 迎春爆竹 ",吃着 " 吉祥如意蛋 ",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每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行为背后,都有着有趣的典故。1 月 28 日,民俗专家曹永森盘点了相关的趣事。

曹永森介绍,爆竹最初的起源是将竹节放入火中,竹节燃烧时,产生爆裂,发出巨响,故云 " 爆 "。后来有了火药,便有了鞭炮,但习惯上人们仍把火药的鞭炮称为爆竹。爆竹的突发爆炸声,有震惊、火爆的效果,古人认为可以驱邪逐疫。

扬州曾经是爆竹生产之乡。史料记载,明清之际,扬州各地都有烟花鞭炮生产,且种类齐全。乾隆年间,两淮盐政总管六库事务的郎中普福向朝廷进贡扬州的烟花鞭炮就有:径过七尺大烟(花)盒十架,百果呈祥十座,金丝菊四十盒,小鞭炮四十盒,小起火四十盒,大小起火二千个,七寸夜景小盒二百个,大小炮竹二万个,大小纸花简二千个。

1934 年的《宝应县志》记载,慈禧太后过 60 岁生日时,宝应射阳镇的花炮作坊专门制作了 " 龙凤花炮 " 入贡,获得了慈禧赏赐的 " 龙凤旗 "。清末诗人黄鼎铭在《望江南百调》中赞誉:" 扬州好,烟景颇堪娱。万点蜂中呈彩凤,九条龙后放飞鱼,金弹响连珠。"

除了视觉听觉的享受,注重仪式感的扬州人还会在食物上做文章。以前,扬州有一种吃 " 吉祥如意蛋 " 的习俗。扬州评话《皮五辣子》第二十七章中有这样一段记叙:" 到了四更天,寒气更重。这时远远地有人喊:‘卖——吉祥如意蛋!’何谓吉祥如意蛋?就是鸡蛋煮熟,蛋壳上画起人物山水来,配上红绿颜色;或者写些字,什么‘吉祥如意’‘年如意’ …… 这蛋就叫吉祥如意蛋。"

以前,正月里的扬州街头,到处有卖吉祥如意蛋的,家家户户都要买。买回来给家里人,也当做发了吉利,寓意很美好。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标签

扬州 火药 烟花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