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单友健 记者 毛晓华 文 / 摄)1 月 29 日,泰州市召开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推进大会,现代快报记者发现,这是泰州连续 3 年新春第一会聚焦教育。会议提出,泰州要以教育优势形成人才优势,有效打通从教育强,到科技强、人才强,再到产业强、城市强的发展通道,更好地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
△会议现场
泰州 " 州建南唐,文昌北宋 ",历来尊师重教,素有 " 教育之乡 " 美誉。会上,21 位受表彰的全市第四批 " 春蚕奖 " 获得者和荣获 2022 年 " 江苏省教学名师 " 称号的教师端坐于会场前排居中位置。会议开场前,在激昂的乐曲声中,21 位受表彰的优秀教师代表入场,参会人员全体起立,用热烈的掌声致以崇高的敬意。此次大会面向泰州全市进行了全程直播,泰州各级各类学校也组织教师集中收听收看。
△受表彰教师上台领奖。 图片来源:泰州发布
过去两年,泰州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泰州教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累计投入 82.39 亿元,新开工学校 132 所,建成 127 所,新增学位 58070 个,近两年新开工学校总数基本与 " 十三五 " 期间持平;创新建立全市教师编制 " 周转池 ",真金白银提高教师待遇;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双减 " 政策有效落地落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 100%;省市优质园覆盖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三星级以上高中覆盖率,均排名全省第一。
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从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 的高度,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推进,特别是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摆在首位进行专门部署,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奋进新征程,泰州要依靠教育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不仅要当优秀生源输出大市,还要成为优秀人才集聚强市,努力以教育优势形成人才优势,有效打通从教育强,到科技强、人才强,再到产业强、城市强的发展通道,更好地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
朱立凡说,泰州要坚持一以贯之推进教育这项 " 第一工程 ",以更大力度支持教育发展,强化高位统筹、系统谋划,加强政策扶持、资源倾斜,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坚持一抓到底扛起 " 第一担当 ",以更强决心推进教育改革,敢于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关键领域改革的作用,带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坚持一着不让落实 " 第一投入 ",以更实举措关爱教师队伍,始终把教育作为支出重点,确保做到 " 两个只增不减 ",真正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关于下一步的教育工作,朱立凡强调,重点要做到持续提升育人质量、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化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和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等五个方面。泰州各市(区)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有力有序推动改革试点行稳致远,力争用 2 年左右时间,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成果,努力用每个市(区)改革试点的 " 一池活水 " 汇聚成泰州教育改革创新的 " 一江春水 "。
"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影响千家万户、改变千家万户,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朱立凡表示,希望大家带着情怀抓教育,带着责任抓教育,带着激情抓教育,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教育发展,像抓基础设施投入一样抓教育投入,像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一样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把泰州教育办得更有质量、更有成效。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指出,泰州市委市政府能够连续三年新春第一会聚焦教育,充分体现了持之以恒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心,充分展现了一以贯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更充分彰显了 "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 的政治定力和战略恒心,必将为泰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将在全省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希望泰州继续拿出教育之乡应有的担当,努力以新思路新举措开辟教育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答好新赶考路上的 " 教育答卷 "。
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闻华表示,泰州各市(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专业化能力,以真抓实干的行动践行 " 人民满意 " 的庄严承诺。力争通过三年的持续奋斗,使教育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基础教育全省前列优势持续巩固,职教高教发展能级有效提升,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努力让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泰州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会上,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泰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举行了 2022 年泰州市产教融合型培育企业授牌仪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